为什么《万里归途》《平凡英雄》能把大家看哭? - 酷云影视

为什么《万里归途》《平凡英雄》能把大家看哭?

来源:人气:74更新:2022-10-05 14:08:20

《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国庆档这几部影片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首日票房更是以超2.66亿的成绩,为整个档期开了好局。在这些电影的海报,或者预告物料上,都写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字样,“真实”成为了这些电影的主要旋律,现实更是它们最好的编剧。

万里归途(2022)

又名:翻译官 / Home Coming

上映日期:2022-09-30(中国大陆)片长:137分钟

主演:张译 王俊凯 殷桃 成泰燊 张子贤 陈昊宇 王迅 万茜 李雪 

导演:饶晓志 


酷云 《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国庆档这几部影片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首日票房更是以超2.66亿的成绩,为整个档期开了好局。


在这些电影的海报,或者预告物料上,都写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字样,“真实”成为了这些电影的主要旋律,现实更是它们最好的编剧。


不仅仅是电影,近期的剧集市场中,《底线》《大考》等作品,均是如此。



众所周知,这些影视作品本身具备戏剧性,对于真实事件均会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可是如何保证“加工”过犹不及,确保“戏剧-真实”的平衡,是放在每个创作者面前,最大的难题。


《万里归途》取材自外交官撤侨经历;《平凡英雄》再现“救助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生命奇迹;《钢铁意志》则重现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的诞生历程。


改编什么、如何改编,都是这些作品的关键突破口。可这些又该如何在创作初期,就得到保证呢?


国庆档影片的“真”


《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看似都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在改编手法上,不尽相同。


《平凡英雄》最为直接,改编了“救助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新闻事件,在整个故事改编中,导演并没有做过多的戏剧化创作,而是尽可能的还原当时事件本身。


他对编剧游晓颖的诉求是,不能为编而编,要把真实的、有意义的故事呈现出来。



在陈国辉真正拍摄这部电影前,曾经犹豫过,这个新闻事件的体量够不够支撑起一部电影。为此,他采访了参与事件的每一个人,他发现,医生说超过6小时就很危险,而这些人就是这6个小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陈国辉和团队在收集素材中,甚至计算了这1400公里过程中的每一环事件,“最终,小男孩离关键救治时间,只相差15分钟。”



因此在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很多细节,譬如娜扎饰演的交警指挥,甚至是飞机上的老年合唱团,放映动画片唤醒孩子的桥段,都是真实发生的。


就连观众不解的机长掏出1000元的桥段,也是在现实中有的。只是和影片呈现的不同,现实中的费用是大家凑出来的。



当然,电影中也有些许对真实事件进行加工的地方。


事发当时,飞机上确实有一位老军医,但《平凡英雄》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更戏剧的加工,让电影里这个青年医生形象的成长弧度,和电影所推崇的大爱,有了完美的契合。


除此之外,李冰冰饰演的乘务长在电影中的一些表现,甚至是连剧本中都没有的,是演员在情境中,最难能可贵的现场反应,都被陈国辉保留了下来。


相较之下,《万里归途》的改编来自群像的力量。


导演饶晓志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并非是现在的故事,后来他和编剧秦海燕参考了大量新闻照片、影像资料和报告文学,尤其是采访了多位亲历撤侨事件的外交官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故事。


在看了种种资料之后,他坦言,“外交官在实际撤侨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于是在创作中,他选了宗大伟和成朗两个人物形象为主角——他们都是临时受命,前者经历过很多,如今有了家庭牵挂的前辈;而后者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这也是《万里归途》编导团队浓缩了很多外交新人经历的创作,“比如说(成朗)有冲劲的地方,热血的地方,那都是源于他还没有真正经历。”


对于这种真实的改编,饶晓志坦言,“在电影里,我们可能需要去做更加极致和更加戏剧化的想象和创作。”只是在深入了解之后,理解外交人员在那样的情况下完成任务,“都不是我们随便想想就能编造出来的事。”



如果说,《平凡英雄》是尽可能对真实事件的1:1还原;《万里归途》是对过往撤侨事件的浓缩。那么,《钢铁意志》在改编方面,则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式。


《钢铁意志》以刘烨饰演的赵铁池厂长为核心,他坦言,这个角色没有绝对的原型,是千千万万从军人身份转变成钢铁工人的代表,所以他在看到剧本和诠释角色的时候,放进了不少的自己的理解。



除了这个角色,林永健饰演的“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以及李沛恩饰演的王崇伦,都是历史上现实存在的人,更是见证了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精英。


在宁海强看来,这些角色的加入,让影片多了不少真实的生活气息。



在艺术和真实中反复拉扯,为此达到真正的平衡。但作为一部反映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片,故事里涉及的事件,都是真正存在过的。


对于真实事件改编,不同的团队用了不同的方式入手,给电影创作带来了多元化的形式。


如何保持这份“真”


无独有偶,国庆档这几部影片并非是“真人真事”创作的井喷。陈国辉前作《烈火英雄》,以及往年国庆档影片中的《湄公河行动》《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等作品,均是如此。


很大方面,这类影片本质里,暗藏着当下观众最为偏爱的现实主义的基因。


这种创作其实在陈国辉身上最为明显,从《烈火英雄》的内容细节参考记录2011年“大连7·16原油爆炸案”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到如今《平凡英雄》细节刻画复制每个原型。



虽然从《烈火英雄》开始,陈国辉的创作理念就是坚持,“每一段情节、每一句台词都应该有源可查,有据可考”,但在当时,这种细节可能是融合的。


譬如,杜江在片中的台词,“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是源于北京市消防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进在2013年一次火场中的话。



那么,相较于《平凡英雄》的新闻事件本身,《烈火英雄》参考的报告文学又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笔者通过个人独立视角完成的文学创作,包括新闻记者撰写的特稿、人物传记等。


但相对真实新闻事件改编,对这类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写作改编,存有一定的敏感。作者带有一定的主观认知,会影响改编尺度,以及这种非第一手信息,难以对其真实性进行考量。



近年来,对真实事件的改编只增不减。像《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烈火英雄》《平凡英雄》这类有原型人物保驾护航的,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很多创作意见。


但也有不少在电影化过程中,惹出争议。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曾看完电影预告片后感到不满,甚至发布声明要起诉制作方。为此,影片监制宁浩特意找到他,解释了电影改编会存在这种戏剧化的情节。随后在电影宣传过程中,影片方也多次强调,电影和陆勇本人的真实经历并不相同。



诸如此类的情况并非孤例,电影《亲爱的》女主角原型人物因不满片中虚构的“向记者下跪”、“陪睡”等情节,曾提出诉讼。


诚然,电影在改编中,或许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创作,但过度的戏剧引导仍是要注意的。从事编剧工作的小浩坦言,一方面在涉及真人真事创作中,要拿到原型人物的许可,另一方面,近年有较多的舆论发生,“我们创作中,必然会和当事人沟通,讨论可能的剧情,有的作品如果需要这样的设计,我们也会在后面的宣传中,尽量规避,引起观众将艺术创作和现实画上等号的情况出现。”



当然,越来越多真人真事的改编中,原型人物会参与到创作中。例如《中国机长》《平凡英雄》这类影片拍摄过程中,原型也都会在现场,给演员在内的每个人物,带去最真实的反馈。


真实给电影注入了灵魂,艺术创作为故事搭建了筋骨,但只有两者真正平衡,电影才能在大银幕上,真正鲜活起来。


文/L.C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