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1-22

黎明之前:拒不表态的自由

这部电影几乎是#德国电影节#毫不犹豫的选择,虽然稍微看了下豆瓣评价都说“闷”,还是带着茨威格迷妹的义无反顾,却意外觉得好看。

德语原名:Vor der Morgenröte(中文片名也是《黎明之前》),源于茨威格遗书末句:“愿我所有的朋友们在漫漫长夜后能见到黎明的曙光,我太急躁了,先于他们一步。” 法语和英语片名则为《再见欧洲》,取义其自传《昨日的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

导演&编剧居然是位获过柏林电影节最佳主角的女明星,但国内编导演一体的失败定律在国外似乎并不成立。挑战这样的传记电影,几乎看不到女性导演的特质,反而尤其理性与克制。

与著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艺术化的创作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紧张、激情、幽默与优雅,只有大段的对白、与前妻枯燥的争吵、无关紧要的日常、狼狈的奔走与憔悴的形象。

而这恰恰是传记电影所需要的:冷静地揭示茨威格人性中种种矛盾面,褪去名望的光环,保留其生活中最平淡质朴的琐碎日常,与不断逃亡生涯的窘迫难堪。

毕竟,面对这位身份尴尬作家的悲惨遭遇,任何多余的情绪渲染与泛滥的同情心都是廉价而不必要的。

在我看来,唯一体现女性温柔的,是电影末章对茨威格夫妇自杀的表现方式——通过进进出出人们推晃的穿衣镜,一闪而过床上搂抱着的尸体。这种对“重点环节”轻描淡写的手法,带着陌生化隔离的视角,却是最得体的尊重。

是的,整部传记片以书目篇章的形式碎片化呈现,形散而神不散。英国、阿根廷、美国、巴西,全片没有关于欧洲和二战的任何镜头,却通过截取5个年份茨威格辗转流亡的最后岁月,处处渗透着战争带来的焦虑与绝望。
影片最有意思的是首章193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宴前记者会。在记者们的问责与逼迫中,茨威格备受争议的立场得以被窥探,其思想之精髓也充分展示出来。
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在中国似乎也可以延伸为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似乎全世界人民都热衷于让作家们表态其政治观,认定这是他们理应天然带有的社会责任。看看,多少作家被冠以“民主斗士”、“民族的良心”,好像这样才有理由称得上伟大、值得被尊重。又有多少作家因为政治态度暧味不明被无端非议,平白折损其艺术价值。
茨威格明智地对此避而不谈。他的选择被理解为胆小自私世故冷漠,是知识分子背离良知的犬儒。但我个人确实更倾向他回答中所展现的普世价值观,真正的自由、独立、人道主义。他更关心的是全人类的命运,而政治恰恰需要站队。
茨威格将国际作家群体比作一艘小型客船,穿梭于战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举着思想表达自由与国际理解的旗帜。


我们不应该激进,不应该让自己下降到对手的智力水平。我不会说反对德国,我不反对任何国家。
知识分子应献身于他的作品。我憎恶政治,因为它是正义的对立面。它背叛了这个词的本意,变成某种智力手段。艺术家可以创作有政治维度的作品,但不能为群众提供政治口号。我只是创作,不能带有憎恨,也不能用作品去攻击。如果我的沉默是软弱的征兆,恐怕我必须忍受这种耻辱。
我们远隔重洋,因此应避免论战和呐喊。我不会在世界另一端进行审判,还是在满是志同道合者的房间里,这毫无意义。反抗者所做的缺乏风险或影响的每个行为与姿态,都不过是乞求认同呼声的作秀。

讲真,在电影院看着这些话时,实在忍不住暗笑。你看,这里句句直指中国那些备受推崇的知识分子形象。如此讲来,他们更应被称作“文采卓绝的政治家”而不是“作家”吧。

那么,茨威格到底是不是个自私冷漠的人呢?面对纷至沓来的会谈邀约、欢迎仪式以及各地亲友同伴纸片般飞来的援助请求,他说只想要方宁静的书桌写作。这和《黄金时代》里萧红的话一模一样!这就是作家的天性吧。哪怕战争、贫穷、困窘,都不重要,这种执着与痴狂确实很难被身边人理解。

可谁能说他没有民族情绪和宗教信仰,因此内心荒芜,与恐惧孤独相伴?影片有两处细节尤为动人:一是巴西某市长仓促的欢迎仪式上,蹩脚的乐队走调地奏着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欢乐的人群中茨威格悄然红了眼眶;另一处是生日时收到一只狐猩犬作为礼物,这位60岁的著名作家竟惊喜地当场匍匐在地与狗拱头玩耍起来。这样敏感而率真的人,怎么会是因为怯懦才自杀呢?

作为那个年代最杰出和畅销的德语作家,其内心的煎熬谁能真正体谅?曾看过他在自杀前一年的某段公开讲话,简直闻之心酸:
I‘m here to apologize before you all. I‘m here in a state of shame,because my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in which the world is being destroyed. My mother tongue, the very words that I speak, are the ones being twisted and perverted by this machine that is undoing humanity.

人们啊,似乎总是对艺术家、创作者有着过多苛刻地要求。才情卓越还不够,私德公德也要吹毛求疵。倘若真是可以比着尺逐一测量合格的标准化产品,又怎么可能成为有创作力的艺术家呢?大概这就是人的劣根性罢,权贵得罪不起,富贾忙于追逐,只剩这些可怜人能够满足大家消化不了的唾沫星子了!

黎明之前Vor der Morgenröte(2016)

又名:斯蒂芬·茨威格:再见欧洲 / Before Dawn / Stefan Zweig, adieu l'Europe / Stefan Zweig: Farewell to Europe

上映日期:2016-06-02(德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约瑟夫·哈德 巴巴拉·苏科瓦 托马斯·勒马尔奎斯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查理·哈纳 莱恩·库德里亚维斯基 伊万·舍甫多夫 克里斯蒂娜·度·瑞格 尼古拉·布雷纳 马蒂亚斯·勃兰特 奥斯卡·奥尔特加·桑切斯 安德烈·谢曼斯基 曼努尔·科特兹 

导演:玛丽亚·施拉德 / 编剧:玛丽亚· 施拉德 Maria Schrader/扬·硕姆伯格 Jan Schom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