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短视频上刷到武侠电视剧的解说,我都禁不住多看一会,“哪一版本的东方不败最好?”“李莫愁是不是大侠的试金石?”以前的武侠故事常看常新,但也很遗憾,至少有十年吧,武侠题材电视剧没有产生“爆款”。能够引发热议的往往都是翻拍自金庸的剧集对比,而结论更反复证实并凸显出旧版本故事的可贵。这自然有先入为主的因素在,可以说金庸定义了武侠,甚至定义了“武侠剧”。要说制作“新武侠剧”,老爷子的故事宝库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内容。那若脱离了金庸的故事背书,武侠剧还会有什么样的新可能?

《雪中悍刀行》开播之前让很多人期待了一把,毕竟原著小说圈了不少粉丝,我也是如此,看到第12集,想聊聊这部剧,顺带说说对武侠电视剧的一点思考。

1.大世界下的江湖儿女该怎么成长

毛头小子变北椋世子

《雪》的原著故事设定在春秋时期,也是网文时代前武侠小说中不常涉猎的世界背景。剧中从草根到征战沙场独据一方的北椋王,徐骁让儿子徐凤年独自闯荡江湖,以躲避皇室的赐婚和被挟制,后来二处江湖,为成为北椋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显然是一个英雄成长类的故事,徐凤年的身世设定也赋予了这个角色极为自由的故事可能性。前几集的故事也很容易能看明白:男主混迹江湖开始升级;陆续遇到敌手和同伴,增加打怪难度;身世部分故事登场,营造更大困境。乱战的特点,也为故事增添了一点看头,不同势力的门派、敌国随时都能给主角团增加麻烦。有这样自带看点的世界背景设定,可以说已经算是赢了一半。

然而,故事难点也在这,庞大的世界观在书里给予读者非常多的想象空间,但放到电视剧里要让大部分人都能看懂就很难。看到吐槽有人说看到38集太长劝退,但如果冷静算算,金庸老爷子所有武侠小说加一起1000万字左右,全改编成武侠剧共多少集不用多说了,甚至还很多隐晦的内容没被拍出来。

在情节设定上,《雪》有自己的看头,王倦的编剧水平应该不需要太多质疑(给不知道的小伙伴再科普一下王倦是《余庆年》的编剧,早年的《都市男女》也是他写的)。说情节不能不说人物,徐凤年是个“强”角色:能力设定是健康的(没有天生残缺属性),又是天生世子,这样接近于完满的人物就必须给他更意想不到的困境,才能让故事好看。比如第12集时,徐凤年终于接受接管北椋(这应该不算剧透吧,毕竟这个人物设定这是早晚的事),更大的家国困难在等着他,庙堂争斗的部分开始渐显。这也是《雪》最大的看头之一,庙堂+江湖,就看编剧老师能不能讲清楚了。

2.ip打造角度看看《雪》实现元宇宙的可能性

先说结论,很难。

金庸那么多故事都很难,原因很多,比如没有专业的团队接管(版权都在出版社或电视台,无法做更多的内容载体,除了影视和书籍,很难实现商界合作更多的可能性),再比如每个版本的人物不统一,从ip打造的角度可以看看漫威,从电影到玩具,美队就是克里斯埃文斯,才方便记忆。

但从内容上来讲也很难,比如《雪》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几乎记不住太多东西,武器、道具或者任何符号,这是ip打造的最显性的特点之一,这在原著里也没有太多的描述。另外,我也看到很多吐槽说画面太绿,我反倒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展现形式,除了美不美上的仁者见仁,绿色调的画面整体看起来有历史感,但人物会显得的过于清爽,古装剧“古”的形式感少了一些。多线进行的故事脉络、诸多有特色的人物,再加上演员、编剧、导演都是不错的团队,以及还有小说改编的自带流量加持,如果真不建立个《雪》宇宙,总觉得有点浪费了。

3.改变了什么?还想要什么?

不知道你们注没注意到每一集最后的“雪中书场”,之前看到一些剧也有这样的设计,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给观众期待,还符合当下观众快速看剧的特点。片头片尾的精良感、服饰色彩的和谐,也绝对是《雪》的进步或者说是现代武侠剧的一个优点。

太阳底下无新事,我倒不是觉得故事本身还值得有什么爆炸性的探索,更觉得是讲故事的节奏和细节,不管多玄的故事,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人。徐凤年的事业(家国任务),个人成就(武功能力),情感关系(大爱小爱),是不是都能让观众足够信任,这绝对是现代武侠剧的课题,毕竟更古早的时候,廉价的特效、服装都能让观众把一个个武侠故事印刻在脑子里,想必这也是更多人期待看到的吧。


雪中悍刀行的影评

w
w • 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