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不再变老》,出自诗句的片名很煽情。

彼得·杰克逊导演的一战纪录片,2018年的电影,很多片段是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里从未公开过的影像。影片的亮点在于100年前的黑白战地纪录片的修复和上色,此外还加了对白、音效和配乐,而且还调整播放速度了,因为那个年头的胶片电影拍出来的都是快动作影像,而修复正片中是动作正常的!

我是坚定的故事派,故事第一,技术第二,故事是绿植主干,技术是肥料。但彼得·杰克逊单纯利用技术把一个世纪以前的“故事”全新的、精彩的、有点儿煽情的呈现出来,不得不承认,这回肥料的作用比较猛。

影片放映到了20多分钟,1.85比例的、修复的、彩色的、3D的、彼得·杰克逊的一战才闪亮登场!

这个静止画面比较震撼!

纪录片中的大炮发射太逼真了,旁边房屋的瓦片被震的纷纷掉落。。。那本来就是真的。

看到了彩色的坦克本坦,作为坦克在这个苦难星球上的首秀,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到了带颜色的。


1.世纪之前的电影画面比例都是4:3的,而2018版是1.85:1的,显然的是,指环王学院金像导演是不会容许画面变形的,那4:3的画面充满近似1.9的银幕必将做上下原始画面的裁剪,这也是老黑白纪录片高清化无法逾越的障碍之之一,可以修复,可以上色,可以3D,甚至可以插帧,但没法不损失画面就变成1.9:1的。

影片最开始是未修复的一战老黑白纪录片,是镶嵌在了黑底1.85画幅中的画中画,比例是原始接近正方形的、近似1.33:1的画幅,经老K实测是1.34:1。老黑白电影的圆角感觉也是制作的特效,不久画面就缓慢的变成了1.85的了。

在标准16:9屏幕或1.9银幕上,这部1.85画幅的电影上下是有细细的黑边的。

之后片中还是有未修复的1.33画幅出现,不过面积扩大了。

老纪录片修复成目前主流的16:9之高清格式还有3个例子说一下。

a.《二战全史》是由劳伦斯·奥利佛爵士旁白的、较早的一部全景式二战影像史,也是时长最长的二战纪录片之一,由英国泰晤士电视台制作于1974年,老K最先接触这部巨制是在DVD时代。这套二战纪录片在2010年发行的BD版本是9碟的、画幅为1.78:1的高清版本,在2016年又发行了一套8碟的、画幅为原始画幅比例的、1.33:1的高清版本。

2010版本:

Cropped Widescreen Version | The Ultimate Restored Edition

裁切不正的宽银幕版 | 终极修复版

2016版本:

Original Aspect Ratio Version Restored

原始比例修复版

可见这套蓝光的制作者还是比较严谨的,把重要且主要的,而且也是容易混淆的技术指标,关于画面比例的描述写在了最前面,这最前面的更像是一个显著的缺点:裁切不正的宽银幕版本,之后才抛出了这套蓝光的噱头:终极修复版本。这样的严谨务实的态度老K是欣赏的,专业第一,噱头第二!

可能是英国人对这套“裁切不正的宽银幕版本”始终是心有芥蒂,所以在2016年又发行了这套纪录片的新版蓝光,这回“裁切不正的宽银幕版本”的解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Original Aspect Ratio Version,即原始比例修复版。

英国人发行新版蓝光显然是力图重现这套纪录片的原始画面,以弥补第一套蓝光“裁切不正的宽银幕版本”之缺憾,但这回号称“原始画面比例版”的新版本还是没能完美。

2016年新版蓝光画面的比例是1.33:1,而真正的原始比例是1.37:1,也就是说,无论是2010年发行的1.78:1版本,还是2016年发行的1.33:1版本,都没有完整呈现这套纪录片真正原始比例的1.37:1的完整画面,这两个蓝光版本的画面与原始画面比都是缺肉的,2016新版只是做到了最接近原始而已。

b.美国历史频道发行的、以高清为主要特点的纪录片《高清二战》,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原始的老纪录片接近正方形的4:3画幅,裁剪掉上下画面,做成了16:9的画幅,另外在画质方面也做了比较精彩的修复,优点是高清了,人物没有变形,缺点是画面少肉了。

c.2010年央视有部我很喜欢的8集国产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但仍然有暇,片中引用了黑白纪录片片段,《梁思成林徽因》本身16:9的比例没有顾及老黑白纪录片的4:3画幅,强行将画面上下挤压成了16:9的,使得丘吉尔的身材更加矮胖了。

回到《他们已不再变老》。

2.给老黑白纪录片加上色彩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了尽量找到100年前一战战场上的颜色,找来了各种当年的物件、军服,对照着调色,这样的场面咋看像剧情战争电影的拍摄场面,其实只是为了找颜色!

开始胶转磁。

局部修复之一。

从以下几组原始黑白、修复黑白、上色的对比中可以一窥修复者们的艰辛与执着。

尤其是下面这一组,原始画面都几乎看不到细节了。

爽起来吧!

3.音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4.调整播放速度是很复杂的,感觉有可能是通过插帧实现的,原始的13帧插成了我们熟悉的24帧。如果交给李安插成120帧会怎样?那呕吐的也许就不是一战战场上的战士了,哈哈。相对于传统24帧的高帧电影就是由彼得·杰克逊首次商业化的,2012年的《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之48帧。

5.不厌其烦的声明,大多时候我不喜欢3弟,但变老的3弟处理不错,虽然是转制的,但不是特供的,虽然有时只是字幕3D,但大部分时间的3D效果很精彩!尤其是四周是大黑边的未修复原始画面的3D效果,有种透过时光隧道尽头的洞口观看百年前一战战场的神奇感觉。

谁能想到这样的画面还能看到3D的!

这一张的3D+修复+彩色,都不像一个世纪以前的场景了!

因为3D这部电影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因为这片的蓝光也只发行了2D版本。

6.刚刚过去的双11是光棍节、是剁手日,但也是一战结束的日期,这部电影也就选在了2019.11.11,一战结束的第101周年的纪念日在中国公映,而影片的出品时间是2018年,彼得·杰克逊显然是为了赶上纪念一战结束100年。

7.片尾曲Mademoiselle From Armentières由PLAN 9(Steve Roche)等演唱,旋律上很像西班牙儿歌《幸福拍手歌》,据说这首歌起源于苏联电影,英文、日文都有翻版,凤凰传奇也有一首《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片头、片尾和老兵旁白音轨叠放的口哨是Haning on the Old Barbed Wire。

8.在电影院能看到纪录片是比较奢侈的,能看到一战纪录片就更是如此,像另一个杰克逊的《就是这样》那样更POP的纪录片都难有很正常的排片率和观众数量,变老这样的纪录片之受众面就更是有限。昨天当影片放映到一个小时左右,随着片中一战战场上士兵的减员,现场观众也在减少,出现了第一名中途退场的观众,几分钟后,出现了第二名退场的,2019年元旦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时的情景再现,那一场有8人中途退场。

这也是在电影院看电影有意思的地方之一,我喜欢的不得了的电影,别人会中途退场,哈哈,生活就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趁着还有排片,我已经准备二刷了!这样的电影院大银幕机会也许不是最后一次,但绝对是第一次!

9.删减

中国公映版本是96分钟,原版是不到99分钟,这删除的2分多中的一个是士兵战地如厕,还有一些比较不适宜的镜头,如战壕脚的特写等。

10.原来英国老百姓也挺不像样子,对战场归来的战士冷漠排斥,店员同事竟然问,这阵子你哪儿去了,值夜班吗?这或许也可看作是彼得·杰克逊对一战的态度。

11.屏摄也许并不罕见,但这部变老是3D的,手机拍完是双影的,拍个肾啊,还在第一排摄屏,全场看你现眼很high吗?

11条,正好吻合一战结束日。

~花絮~

本片的蓝光花絮是彼得·杰克逊参加2018年十月份伦敦电影节时的现场座谈,时长27分56秒。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十分精彩的本片拍摄花絮的纪录片!28分52秒(b站)的《艺术家:彼特·杰克逊<他们不会变老>》,是名为《艺术家整天都瞎忙些肾?》What Do Artists Do All Day?的一个电视片系列中的一集,不到半个小时的片子我看完用了快2个小时,反复停止,反复截图,哈哈。

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他们已不再变老》的主要原始影像来源。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献给彼得·杰克逊曾经参加过一战的祖父的。

《艺术家整天都瞎忙些肾?》中彼得·杰克逊祖父的照片。

还秀了《指环王》原著作者托尔金的一战戎装照。

这个纪录片也展示了彼得·杰克逊制作影片的工作状态。


更多老K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KK影


他们已不再变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2018)

又名:不老的战迹(港) / 他们不再老去(台) / 他们不会变老

上映日期:2019-11-11(中国大陆) / 2018-10-16(伦敦电影节) / 2018-11-09(英国)片长:99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彼得·杰克逊 / 

他们已不再变老的影评

白小生
白小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