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很久没有今年冬天这么心潮澎湃了,因为D奥会,让2022年这个春节忽然有了些年味。这些天除了每天在微博刷中国的奖牌榜外,还看了一部几乎跟D奥一起开始又一起收官的电视剧《冰雪之名》。看完这部剧,仿佛看了一部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关于中国艰辛的D奥历程,关于运动员成功之前无数次的失败,关于热爱,关于岁月漫长……



故事是踏实的现实主义,创新地运用上下篇的形式,上篇讲述严振华、李冰河和唐剑这三个孩子,因为1980年从收音机里传来的一则关于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D奥会的新闻,结为雪乡三剑客,一起想要走雪山,走出哈尔滨,甚至走出中国,最终却难敌现实的困境,各自走散的故事;下篇讲述的是严振华之子严阳,因为对冰雪运动最赤诚的热爱,不顾父亲反对,进入D奥会青训营,经历过各种磨难,心智和能力不断成熟,最后成为了可以代表国家出战的“战士”的故事。
看完整部剧,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总体上瑕不掩瑜。
首先,D奥故事从1980的雪乡讲起,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更深的立意。《冰雪之名》没有在故事一开始就聚焦赛场。而是慢条斯理地带我们到了皑皑雪山;大家以为导演和编剧会讲一个逆袭的热血故事,可人家想要写一部史诗。由于是本人是某背手遛弯颓废撞线大爷的粉丝,所以此类电视剧也看过一些,有好有坏,但是故事讲述方式大体一致,故事内核也类似,一般都把故事重点聚焦到赛场,赛场故事固然好看,但是关于D奥,关于冰雪运动,我又觉得这样的故事总是单薄了点。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觉得冰雪运动的意义除了竞技的输赢,更多的是生在冰天雪地的人,在面对极端天气时迸发出来的生命力和征服自然的勇气,以及与自然与冰雪的相处之道,开心的是,我在《冰雪之名》看到了这种味道。比如故事的开篇,冰雪就在屏幕上扑面而来,但似乎与我们的主题不同,这一场大雪并不代表着吉祥,而是带来了困难和危险:这一场大雪把去给孩子们置办除夕夜礼物的严义国隔在了县城,大雪封山,客车停运,严振华和一车人着急地被滞留在县城的客运站里,雪乡深处,是等待大人回家的老人和孩子们。严义国衡量再三,独自滑雪橇冒着风雪启程,终于在除夕夜赶回家中。这是第一集的一场戏,私以为也是奠定整个故事基调和格局的一场戏。冰雪从来都不仅仅是美好的象征。生活在东北的孩子应该都有过扫雪的经历,前几个月的大雪压坏了多少房屋,08年的雪灾是我们永远沉痛的记忆。人类与冰雪的博弈从未停止,冰雪运动火热的当下,很有必要让更多没有在雪乡生活过的人明白冰雪运动最核心的精神。而《冰雪之名》在开篇把故事的起点定在这里,立意已经独树一格了。


其次,《冰雪之名》最大的意义在于这部剧把“D奥”这两个字,从2022年的北京、张家口、延庆延伸到了曾经为冰雪运动挥洒过热血的每一个冰雪人。有一部分观众在看上篇严振华和李冰河的故事的时候可能会质疑,一个致敬D奥会的故事为什么要以一个失败的运动员为焦点。下篇里陈谨教练回答记者的那段话正好可以回答。记者问陈谨怎么定义胜利?陈谨是这样回答的:“所谓的成功,不过时堆砌了无数次失败后的结果。”这句话放在中国冰雪运动亦然,从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到D奥会在我们的国家举办,看似短短的四十二年,但是这四十二年是多少严振华,多少李冰河,多少唐剑的青春,是一代代冰雪人用他们的失败,一次一次,一刀一刀,甚至一毫米一毫米地试探出来的经验教训,正是在他们无数次的失败,踩平的冰面上,才有了今天中国冰雪运动员在赛场上势不可挡的中国红,所以上篇的故事不仅是凄美的悲剧,更是对一代冰雪人真实写照。


最后,《冰雪之名》是最一部具备中国情感特质的故事,这种特质叫战友,叫牺牲小我,叫格局,叫只要是我们,谁赢都可以!叫团魂!相信看过下篇的观众都会被唐寒和严阳的队友情所打动,这是只有在中国能看到的一幕:在一个竞技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居然都不约而同地把整个团队的胜利看得比自己的胜利更重要。这种精神是陈谨还在苦口婆心地想要劝说严阳给唐寒破风领滑时,严阳打断陈谨的那句“我愿意!”,是唐寒在得知自己伤病无法比赛时,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对严阳的帮助……在严阳和唐寒身上,我看到了和今年赛场上许多运动员身上相似的精神。
每个人心中,对于D奥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想象,《冰雪之名》以纵深的笔触,饱含深情地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洞穿时光,走过荆棘,走向辉煌的故事。在两代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我们看到了坚持的意义,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冰雪运动必然势不可挡的未来,就像是全剧最后一个镜头,严阳和金莹昂首挺胸的模样!



四十二年,两代冰雪人,共圆一个D奥梦。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冰雪之名(2022)

又名:中国冰雪 / To Our Dreamland of Ice

主演:欧豪 彭小苒 陈若轩 梁洁 伊丽媛 蒋欣 刘天佐 邵兵 毛俊杰 王秀竹 张峻鸣 黑泽 李健 梁爱琪 林鹏 洛葳 刘显达 刘向京 威力斯 郭家铭 蔡子伦 万籽麟 任怡瑄 

导演:白涛 / 

冰雪之名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