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2-29

飞虎出征:香港有个彭浩翔

从买凶拍人开始,彭浩翔就走了一条与香港乃至整个华语电影人不同的路子。这个香港本土的昆汀塔伦蒂诺相,坚决不走寻常路,始终坚持黑色、讽刺、另类、独立制作。这对于整个华语电影他一直是个另类,于我而言是个欣喜。
众多的电影中,我独偏爱那些黑色带有讽刺色彩的,如猜火车、两杆老烟枪、搏击俱乐部、低俗小说,很多人把此类称为cult影片,可至今我也不明白怎么个cult法。其实人们之所以称之为cult,大约是因为此类电影难以被归类,它们往往题材各异,风格又迥然不同,很难像其他类型片那样轻易归纳,但透过这些电影不同面貌,人们又分明感受到它们骨子里的神似。此类电影往往立足于本土文化,致力于对现实、社会、文化、人性的讽刺和批判,导演往往天纵其才,功力深厚,题材取向,叙事、表现手法以及影像都自成风格,如盖里奇的回环叙事快速剪接,令人过目难忘。顺便说一句,宁浩是个好学生,活学活用,现炒现卖,但手法多移植借鉴于外人,过多地地精力放在手法上。黑色电影重在文化,手法嘛,仅仅是导演个人的招牌。看看昆汀电影的叙事和对白,就知道人家是在对整个美国文化谙熟于胸之后的厚积薄发,积淀、积淀,这个积淀不在乎时间长短和导演的年龄大小,关键是是否有并保持一颗敏锐感性的体悟之心。所以这样的导演镜头下,一个发型、一套服装、一个道具、一句对白、举手投足间,都能充满丰富的含义。外人看着像玩儿一样轻松简单,但是比一般类型片要难得多。如有不明之处,请参看《低俗小说》和《被解放的姜戈》。
姜文本也是这样的导演,也有这样的野心,也有与野心匹配的能力,但是……你懂的。所以他的《让子弹飞》始终成不了《被解放的姜戈》,其实讲的不是一回事儿吗?
黑色电影的导演都是与生俱来的,很像个人的气质,无论如何都遮掩不住。你看看大卫芬奇,无论拍什么题材,画面始终透着那股阴郁。彭浩翔也是如此。
按理说从买凶拍人到现在也好些年了,彭不仅没有成为昆汀,连陈嘉上、陈木胜都没成为。要知道大陆第六代导演都出来各大奖项混了,您就没点儿紧迫感?个人认为拍类型片还是名利双收的,所以有画皮就有画皮二。拍黑色电影就难了。你看宁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搞出个黄金大劫案,要仿盖里奇就费劲了,现在又想仿昆汀,我的天……当然,我是很尊重宁大导演的,我尊重每个认真拍电影的,尊重每个认真拍电影,不为钱而拿电影去妥协的导演,无论拍的好坏。就像一个男人去追一个女人,他必须得是真爱她,手段拙劣一些,技巧欠成熟一些我们可以接受,最多有点恨铁不成钢,但你不能是为了去玩弄她,更不能为了钱去玩弄她,更更不能为了钱让很多人去玩弄她……我的天,我都说了什么呀!
话归正题。彭没有成为陈嘉上陈木胜,不是因为成不了,而是人家不想成不愿成。彭拍了部《伊莎贝拉》,让很多人唏嘘落泪,也让很多人产生疑问他是不是转性子了。然后彭赶紧出来澄清说这是个冷笑话,然后去拍《出埃及记》、《维多利亚一号》去了。人家不是拍不了类型片,不想拍罢了。彭一直坚持小制作,努力保留独立电影的色彩。但人家不是赚不了钱,去年的低俗喜剧票房就很好,植根于香港本土的志明和春娇,移到北京居然丝毫没有橘生淮北的问题,票房又大卖了一场。人家文艺范,可不代表人家赚不到钱。非不能,不屑为也!这个和内地很多导演眼高手低截然不同。
于是有人说他小聪明,我不敢苟同,如果真是小聪明就不如拍类型片了,再烂还能烂过富春山、不二神探?怎么地也能到林超贤这个水准,反正钱照拿。
彭始终对商业化有高度的警惕,就像低俗喜剧里所表现的制片人的境遇。看过的人就会明白一部电影(在国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导演可以掌控,制片人可以掌控?一部电影的质量和投资人的素质又有多大关系,在我们这个电影市场极不规范的时代。当然结果肯定资本占了上风,电影作了妥协。
看传记片《西区柯克》,里面讲西拍《精神病患者》承受了来自制片方的巨大压力,为了能够在作品中贯彻自己的思想保持作品独立,他甚至要扺压自己的房子。但好莱坞的老板可不是要让自己的毛驴演女一号的门外汉。他们还是做电影做好电影的,人家只是要尽量确保投资的安全,全不似黑道大哥肆无忌惮地用金钱践踏电影践文化。他的毛驴让我想起某年春晚上牛群相声中那头广告硬植入的病驴。现在这个已不成问题了,我们的电影人早已习惯这种硬植入甚至是主动去植入,只要您有钱,什么体位都行,毛驴也行。所以这彭讽刺不可谓不入骨。
彭的电影又的确惯以以小见大,或者说他的电影都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喜,又以小人物的悲喜来折射大时代的气候。经济衰退失业的副导演、面对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澳门回归前后的司警、体制内循规蹈矩的中年男人、高房价下崩溃的房奴、牺牲一切的制片人。当然仅有对现世的反讽还不足以称之为黑色,彭导的表达方式(叙事)才是不可思议的。
一、《买凶拍人》——经济衰退,谋生不易啊
《买凶拍人》蕴含的是在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面衰退,往日的繁华似锦不再,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彭导偏偏选取的是和现实国计民生无关的杀手行业:现如今钱不好赚,杀手也成为夕阳产业了,客户越来越少,附带要求却越来越多。不仅要杀人,还要把对方死前一刻录制下来,方能解心头之恨。于是杀手和不得志的导演联手,由传统粗放的杀人放火型转型高端智力型,以提升服务进军杀手市场,我靠,居然这样也有竞争……
二、《青春梦工场》——垮掉的一代和小小的励志
《青春梦工场》的背景与《买凶拍人》类似。香港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动,使得香港的年青人处于一种复杂的处境当中,对前途迷惘、对人生缺乏规划、满足于虚荣和物质享受、无法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狼狗舅父在海边的那番疯癫的训斥,堪称神来之笔:
个社会实在有太多虚假的人了,像你们这些……什么大学生,最他妈操蛋了!骗政府钱,申请什么助学金、助学贷款,你看你们买了些什么?啊,你买了些什么?又不还钱。还有啊,你们申请什么大学生自雇计划,自雇自雇……你们只懂得自己顾自己。”

“You selfish!
you selfish generation!
you know?what the hell you doing, wow?
where is your mind? where is your dignity?
your generation upset me.
you upset all the HK people and all the HK uncle.
all you want is nudity!
sexology! !
   you fucking stupid generation!
   i won't forgive u!
   you dont konw,…
   ……
人生的困境或许可以找到这样或那样、历史或政治的原因,但个人的不思进取才是问题所在。彭导不希望新生代的香港青年成为垮掉的一代,才有这样的当头棒喝。大学生家乐在吃喝玩乐之余,总是难解心头淡淡的忧愁与迷惘。固然,纸醉金迷的生活可以麻痹人的感官,却无法解决精神的困境。整个AV电影的拍摄过程,视同一次社会实践,几个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伊莎贝拉》——浓浓的怀旧和出路的迷惘
《伊莎贝拉》拍的是澳门回归前后,隐喻的其实是香港人在回归十年里的心理失落。香港在这前后变化很大,作为本土香港人,彭导敏锐地嗅到了人们情绪中的那丝味道。整部电影在浓厚的怀旧氛围里,老街、破旧的公寓,一段无法忘却的爱情。当然,他倒不见得是怀念于英人的殖民,但过往的繁华与骄傲确是令人难以忘却的,就如同片中张丽华对于马振成。然而,旧的终已过去,新的犹可企及。张碧新是新生代,在她的帮助下,马振成卸下所有负担,与往昔挥手告别,提取胡须,轻装上阵,迎接新的生活。香港精神还是很积极乐观的。
四、《出埃及记》——个人于体制的冲突与和平
任何时代任何个人都生活在体制内,任何试图突破体制的行为都会受到包括体制内他人的反对和排斥。女人试图联合起来杀男人,命题很荒谬。问题在于所有人对此不是遮遮掩掩便是保持缄默,没人愿意冒不可知的风险去一探究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便是体制。任达华所饰演的警员不愿和光同尘,为警队所排挤,得不到升职。婚姻也是一种体制。他在家中与妻子相敬如宾,却难以得到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与疑犯遗孀潘小源(温碧霞饰演)渐生情愫,渐渐放弃自己原有的坚持……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我却见温碧霞很美。
五、《志明与春娇》——以烟会友
彭导于社会的变化及由此引发的人的变化格外敏感,由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这一法律出台实施,到俗世中普通男女的精神世界与爱情生活,之间的联系微妙。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轨迹大致相同,离家-上班-回家,至多加个下班娱乐一下。因为禁烟人们只能在寥寥可数的吸烟点抽烟,使得原本生活轨迹并无交集的人相识,相爱也成为可能。
最令人佩服的是,彭导又拍了《春娇与志明》,背景移至北京,和许多北上的香港导演不同,彭导居然没有丝毫的水土不服,《春娇与志明》无论在内地在香港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为么?导演对于时下人们情感生活的敏锐捕捉和细致把握。
六、《维多利亚一号》——高房价下的疯狂
一个弱女子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不惜铤而走险,究竟是谁疯了?片子相当的暴力血腥,不过最可怖的还是女主角为房而疯的歇斯底里。想买套住的房子为么子就这么难呢!
七、《低俗喜剧》——当前电影现状与制片人的悲歌
如果把一个剧组比作一个公司,幕后投资的老板是董事,制片人是执行主席,导演是总经理,编剧、摄像、武指、剧务什么的都是雇员,产品就是电影。过去总以为一部电影的好坏是取决于主演,随着对电影了解的深入,发现导演起主要作用,再后来发现制片人才是功不可没的。制片人的名字永远不像导演和主演那样光鲜,套用《一代宗师》的话:导演和主演活成了面子,制片人活成了里子。导演要求创作的独立权,演员要求待遇,投资老板更是有各式各样的要求,谁撂了挑子都不成,这些制片人都得兜着,更不必说为拍电影募集资金时的艰辛了,还得“拍驴屁”。一部电影成功了,皆大欢喜,电影被打上某导演作品,主演和捧红的女星星光灿烂走红毯,投资方回报丰厚笑逐颜开。只有制片人是伤痕累累。
八、《飞虎出征》——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同样是飞虎队,A组去美国集体参训比赛,B组去澳门集体嫖娼。做的事情不同,其中尽心动魄、险象环生却是相同的。拍AV和公司上市没区别:“想概念,集资,上市再分拆给小股东,其实我们做的跟许多上市公司都没两样。所以我在想,其实要玩社会这种东西,也不是那么困难,只是看你有没有心。”集体嫖娼和集体参训也没区别,都是需要团队精神上下一心的。这部片子彭导玩的很嗨,正所谓助人自助,娱人自娱。

飞虎出征飛虎出征(2013)

又名:SDU: Sex Dutie Unit

上映日期:2013-07-25(中国香港)片长:95分钟

主演:余文乐 杜汶泽 Chapman To 邹凯光 曾国祥 刘江 雷宇扬 刘安琪 邵音音 林兆霞 王敏德 詹瑞文 陈静 林雪 许绍雄 司徒慧焯 贾晓晨 秦煌 卢惠光 欧锦棠 郑敬基 崔碧珈 

导演:麦咏麟 / 编剧:陆以心 Kyee-Sum Lu/彭浩翔 Ho-Cheung Pang

飞虎出征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