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2-08

击剑手:剑 客


一部反思苏联专制时代下的电影,在俄罗斯或东欧都不算什么,但在爱沙尼亚这样1991年才独立的小国,甚为珍贵。

“反思”本身包含回味与思考的成分。克劳斯·哈洛执导的《击剑手》(又译《剑客》2015),让时光倒流至1952年,小伙子恩德尔·奈利斯从列宁格勒来到爱沙尼亚的哈普萨卢城第二中学。校长抱着怀疑的眼神“为什么你愿意从大城市来到我们这个小城市?”恩德尔说我喜欢这儿。






这时的爱沙尼亚人民的精神与物质一样,可谓一片沉寂和萧条。作为曾经的击剑手,恩德尔在此唯一能做的,就是教孩子们击剑。这还是小女生玛尔塔看到他练剑,便好奇地问“老师能教我剑术吗”。这倒提醒了他,总比什么也不能做要好,何况他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于是他贴出通告,没想到的是,星期六学剑的小学生竟然来了二十多人。这给了他信心。他从芦苇地砍来条枝,作为孩子们练剑的工具。小男孩扬的爷爷还特地拿出一把真剑,是他当年在莱比锡上大学时的练剑。






可花剑这一项运动,在当时的爱沙尼亚并不受宠,尤其是苏联大时势下的压制。甚至被校长当成封建社会的残余加以质疑。在家长会上,扬的爷爷首先做出反驳,在举手表决时,渐渐得到家长们的认可。有声有色的击剑训练,与校长私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恩德尔的身世之谜相映衬。恩德尔沉浸于与孩子们的剑击世界之中,还收获了与卡德里的爱情。有时不免急躁的他,对卡德里说我并不善于跟孩子们沟通,她安慰他说你要有点儿耐心。






远在列宁格勒的好友阿列克谢,还发来了两大箱货真价实的二手剑。但此时,悄然无声的一张黑网已慢慢撒开,校长得知恩德尔·奈利斯的原名恩德尔·凯勒,且有不合苏联社会主义主流的经历。随着扬的爷爷被秘密带走,恩德尔终于跟卡德里说了实情。原来“二战”之初,因爱沙尼亚的特殊环境,他同其它小伙子一样,悉数被强征到德军服役,后逃出,来到列宁格勒,但没想到从此这段经历被烙上不光彩的印迹,“黑”入了档案。卡德里说每天这儿都有被带走的人,倍感无奈而忧伤。但列宁格勒的全苏中学生击剑比赛即临,犹豫之中,恩德尔被学生们的热爱而感动,他决定铤而走险,选了扬、玛塔尔等四名学生前往比赛。






孩子们对一切浑然不知,他们坐在火车上,享受窗外一闪而逝的美景,沉浸于兴奋之中。临到比赛时,被告知需要电花剑,好在来自埃里温中学的领队希林愿意借给他们。比赛开始,一路涉险过关,最后还是身为替补的玛塔尔,凭着自己的意志与机灵,击败了不可能战胜的对手,终夺得冠军。






比赛中,警察业已赶到,恩德尔既想逃出又不舍正激战的学生。在楼道,他遇到了校长。校长得意地说他完成了任务,你也可以离开,苏联这么大。所谓完成任务,无非是这位校长怕牵连,向组织缴了功,又想做一下虚伪的“好人”。终究,恩德尔并没离开,他出现在比赛的最胶着时,他鼓励玛塔尔勇敢上场,结果她不负众望,一击制胜。胜利喜悦之后,恩德尔却被悄悄带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数百万战俘被释放,恩德尔从火车上下来,卡德里跟孩子们都齐齐迎上来,这让他感动。他又可以大显身手。随后多年,爱沙尼亚获世界击剑冠军无数,直至今天,恩德尔功不可没,他于1993年去世。






可以说,电影平淡无奇,并无特别之处,仍属于传统电影叙事的范畴。但作为一个已经享受自由民主的小国,专制独裁已然远去,为免重蹈覆辙,保留不堪过往记忆,也是一种责任和记忆的拯救。历史常常会以某种形式反复,唯有从思想层面深入解析这种伤痛,让后人更好的铭记,这才是强健固本又弥足珍贵。

2016、1、24

击剑手Miekkailija(2015)

又名:击剑大师(港) / 击剑选手 / 剑客 / Vehkleja / The Fencer

上映日期:2015-03-13(芬兰)片长:93分钟

主演:连比特·乌尔夫萨克 马特·阿万迪 基里尔·卡罗 皮尔特·卡尔达 莉萨·科佩尔 凯·诺德伯格 乔纳斯·科夫 卡尔烈·阿豪 利达·朗姆 

导演:克劳斯·哈洛 / 编剧:安娜·海纳玛 Anna Heinäm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