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扯点别的。在取消剪阅制度之前,“政治”对于九零年代的韩国电影人来说,还是一个仅凭借胆识尚无从触及的敏感地带。压迫与反抗相生相克,看似坚固的冰层下实则一直酝酿着解冻的消息。所以当“检阅”为“等级”取代那天起,涉及军事,朝韩问题,以及诸多此前只能保持缄默的铁幕电影便潮汛似地大批涌现出来:或指陈史实,直戳皇帝的新装而去(如《实尾岛》);或依据现实载体进行天马行空的故事架构(《JSA共同警备区》《海岸线》《收件人不明》);就连一些传统意义的类型片也无法全身而退,沾染上那个时代的种种印记与隐喻(《杀人回忆》《南极日记》)

以《南极日记》为例,宋康昊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为了乌托邦般的所在——“南抵点”,而痴迷张狂,甚至不惜牺牲队员性命以夺取抵达的领头人形象,实在不能不让人生发一些具体联想。用百度词条上的“冒险、惊悚”来为它下定义,反而显得拘泥,不够大胆了。其实不妨将其看作铁幕电影的变体,匪夷所思的故事传达的正是威权统治记忆带来的独特体验。

空间制约心态。对于岛民,狭小国土与膨胀视域永远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此类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证明如下:或许同样源于无所依傍的岛国心态,日韩电影的核心危机往往围绕空间展开。如果说日本人的末日噩梦一直充斥着哥斯拉来袭的受害妄想,那么韩式恐怖则聚焦于孤岛幽闭症——金基德的作品自不消说——在他的视野里,哪怕是不乏现代沟通媒介和工具的城市(如《呼吸》《悲梦》),故事也和发生在山野湖泊毫无二致,仍旧是缺少对话,无从交流的孤岛。类似地,在《南极日记》中,林弼成依靠诡异的运镜和充满凶兆的叙事,居然将那片无垠广袤的白色大陆构造成一个封闭空间;(ps:闵丙天在《幽灵号潜艇》中通过选取军用核潜艇这一特殊事件地点,使得这种幽闭有了更加强烈的写实感与合理性。巧合的是,两部电影的剧本出自同一人之手。看来在全斗焕统治下渡过青少年时期的奉俊昊对于驾驭这种擦边题材相当在行。)遭逢此类电影,更像是闯入了一幢布置了无数拉门的和室——每经一道玄关便有一扇门在身后砰地关紧。恐怖关乎存亡,却仍是不急不缓,只在你耳后迈着簌簌的碎步,只等最后一刻撒出“窒息”这道杀手锏。一如夏日午后沉溺于连环不醒的梦境,岛国的梦魇。
闲话了这么多,可说来惭愧,这又是一部看罢又没记住结尾的电影——虽然过程中被结实地唬了几下子。被奉俊昊称为“性情温和、态度叛逆的大胖子”的林弼成岁虽然颇受他老垂青,可首次独立执导剧情长篇(04年还有一部三人短篇集《我的自白书》)还是欠缺对节奏的把握:前戏用力过猛,戏剧张力在高潮前已消失殆尽,到了结尾反倒成了强弩之末。的确,奉叔叔的东西,还是由他老本人操刀比较好。

南极日记남극일기(2005)

又名:Antarctic Journal

上映日期:2005-05-19(韩国)片长:115分钟

主演:宋康昊 刘智泰 姜惠贞 朴熙顺 尹宰文 崔德门 萨姆·汉明顿 

导演:任弼星 / 编剧:奉俊昊 Joon-ho Bong/任弼星 Pil-Sung Yim/李海俊 Hae-ju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