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境遇都不一样,即使是相似的成长环境,还有遗传因素造成的天性不同,所以,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看法。这是容易理解的事实,但也轻易被忽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向人推荐电影, 自己觉得很好的呢,是因为它契合了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别人不定这么觉得。所以,较之于“好看!”或者“垃圾!”的简单粗暴评价,更加理想的说辞是“就我个人的观点,在某某某个点上,这个电影是有意思的,但是我觉得若是你,可能在某某某个点上喜欢或不喜欢”(似乎很符合处女座的对准确信息量的强迫症呵呵)。
这样一来呢,扭来扭去加上一堆限定词讲话会大大降低日常交流的流畅性。因为问起电影,不熟的人只是try to make a conversation,熟悉的人可能只是表示亲切和关心,who cares 电影到底好不好,哪里好。不多的时候才会真正讨论到电影本身。我自己偏好现实主义至悲剧甚至苦闷的类型,比如《火线》和《一次离别》,但是对于天性积极和乐观的人来说,它们的可观性微乎其微。且我生性急躁,对于慢节奏的电影有着天然的排斥,也是我一开始对《银翼杀手》和《小亚细亚》反应平淡的原因。
评价事物的偏见会造成一些后果。我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某些时候我会想起《银翼杀手》里的场景——Rachael把头发放散下来一下一下安静地弹琴,她要离开的时候Rick突然动情地留下她亲吻她。这些镜头非常地有味道,像陈旧房间里古老家具的芬芳气味,虽然当时我对那缓慢的不知所云的忧伤非常不耐烦。相反,当时很觉喜欢的一些快节奏的电影,在回想的时候头脑空空,那些繁杂的快速交织的情节,当时看似充实丰富,却像《银翼杀手》的一句quote所说的“The light that burns twice as bright burns half as long”,很快地消散了。
如果坚持自己的偏见,对事物,对人,仅凭第一印象就立即否定或摒弃,就不会有这些捡拾回忆时的意外惊喜,承认错误也可以是美好的时刻。
但意识到偏见的存在究竟要比克服它艰难更多,因为人毕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自己的感受了解得也最为真切。如果能在需要的时刻,放弃个人眼界的局限,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很难能可贵了。而放弃偏见,也是缓解个人消极情绪的手段,Allfred Adler在《超越自卑》里,还有Russell在《幸福之路》里都提及过,多想别人少想自己。
从另一个方面讲,所有想法都要迁就别人也是极端的。所以在全面客观和保留个性间寻求平衡是一种微妙的努力。但是审美呢又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的作品是存在相对公认的标准的,评价时并不需妥协。想到这一桩,我开始回头审视过去两年看过的电影,如果现在尽力摒弃个人的偏见来推荐,有两个电影我觉得是在结构、内容、表演各方面都丰满而完整的,即使个人情感上并无特别偏好。一个是《洛城机密》,一个是《暖暖内含光》。前者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商业片,冲突激烈但不突兀,大牌们的表演用力但很贴切。所有不经意埋下的细线都精彩地收了回来,源于真实又超脱真实。后一个则妙在将个人浓郁的感情无痕迹融进了精巧的构思中。

=======偏见的部分结束了,下面是电影=======

《暖暖内含光》的中心话题是回忆。这怎能不是一个引起广泛共鸣的议题呢?恁你是什么人,步入成年的途中,总有失眠的夜晚吧,夜深人静辗转的时候,没有网络和手机消磨时间,是什么在你脑海中滚来滚去呢?是什么呢?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吧。是什么类型的记忆呢?要看那人当时的境遇了吧。热恋中的人是做梦也要笑出声的,那些笑容那些眼神,闭上眼睛正过来倒过去想满满的温暖。只是感情难免没有结束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如果在失去以后回想,当时有多甜蜜后来就有多折磨,像小兽尖利的齿耐心地咬噬,细细的密密的。又像生锈的铁钉徐徐地嵌进心脏柔软的部分,再不紧不慢地拔出来,粗糙的血肉淋漓的。又像平整光洁的纸张,用拳头用力攥成一坨,任凭再怎么使劲地展平,都是满满的绝望的褶皱。
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这种痛苦的,所以在想象力可以探及的部分,有了Lacuna忘情诊所这种东西,可以把关于一个人的记忆全部删除,想不起来的话就不会难过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都做了这件事情。但是我和人讨论过,格式化记忆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你对于一个人的记忆不是独立的,总是还要牵扯到别的人,如果一定要全清空的话人生可能就一片空白了,如果只去掉那个人,在回忆的到相关事情的时候一定很突兀,觉得好像缺了一块,就是所谓的Déjà vu。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所以男女主人公下定决心的情境也不一样。Clementine是个随性活泼情绪化的女孩,感情比较强烈,所以想来也是她一时冲动先跑去的。
这样一来电影又来到一种新的冲突,两个人分享的共同的回忆,一个人记得,另一个人却不记得了。如果你是留下的那个人,你会怎么想?这时候的痛苦就不仅仅是失去感情了,而是“你怎么能这样?!”我知道一些分手的情境当事人最痛苦的时刻不是分开,而是另一个人有了新的恋情。人最爱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你总想有人陪着你难过,有人觉得你重要,有人在乎你,但你不见得会替别人这样想。另一个人的远行会彻底粉碎这一幻觉,你知道他眼里心心念念都是新人的好,他彻底不在乎过去了。如果你还在乎他,那简直就是一个大傻冒啊,这时候,不解、愤怒、凄凉、绝望种种消极情绪都会涌上心头,再沉稳再内敛再犹豫不决的人也会冲动的。如果这时候有一种忘情的选项,出于平衡的补偿的心理,他一定会选的。
这时候Joal也来到了Lacuna,我们也知道了格式化的具体方法和过程。首先,要把存有两个人共同记忆的物品统统收集起来销毁,合影啊,礼物啊,书信啊,明信片啊。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如果有人这样做还真值得欣慰,因为他承认这些东西还是带感情的的。而有些人可以对ex的东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那才是真真放下冷酷无情了。)然后是科幻设定的过程,往脑袋上接一个什么机器,巡回到每一个脑细胞里抓出对那个人记忆投射的物理形式,电信号也好化学信号也好,把它抹去。
按道理说,受试者是不应该对这一过程有自我意识的,应该像昏睡一场醒来就搞定了。但是给Joal做手术的时候,机器出了点问题,所以他知道我们也知道在他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这部分是观看感受上最动情的部分。Joal回到了他和Clementine相识的地方,他们相遇的每个情境,相处的细节,每一次甜蜜,每一次争吵,一幕幕回放,但是放完了也就是那一幕的记忆被抹掉的时刻。电影用富含美感的拍摄手段表现出了记忆毁灭的形式,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俩相识于海边的一个小木屋边上,坐在木质的台阶上聊天。后来在脑海中,海边的夜色降临了,潮水涌上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升,翻滚着吞噬了家具,而小木屋的外部也一块块崩离瓦解,最后轰塌,再也不寻踪迹了。
Joal的记忆在回溯的时候发现,和Clementine的争吵和分歧固然带来苦恼,但是与之相随的是依恋和甜蜜,他本就不是真心想删除记忆,现在更加后悔,他不要忘记她,可是程序启动,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带着记忆里的她东奔西躲,把她藏在机器不容易找不到的记忆深处。诊所的主治医生在外面监控的时候,有时会奇怪地说“咦,到哪里去了?找不到了。”可是机器很厉害,最终抓出来了。像拔掉电源插头一样,电视屏幕一下子雪花,关于她的记忆变成嗡嗡的噪杂的空白了。
他们变成了两个失忆的人。出于缺一块的潜意识,两人又回到失忆前约定过的地方,又相遇了。接下来的情节可以猜到。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曾经的恋人,如果忘记了相互的伤害,他们还会从头爱上对方么?电影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不光是Joal和Clementine这支主线,还有一条支线轻描淡写地挑出真相,可谓神来之笔。Mary小mm倾慕同事Howard医生已久,终于作为第三者介入医生的家庭,开头想必也是刺激的甜蜜的,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痛苦之下选择删除了对医生的回忆。可是人的品位和喜好是consistent的,她喜欢成熟稳重的气质,喜欢医生渊博的才华,他们一起工作,她就一定会再爱上他。
可是一些感情天生是带有障碍的,注定是不能善终的。Mary再爱上医生一千次也不能改变他已婚的事实,也不能改变他对妻子已有的感情,不能改变他放弃不了家庭的软弱。Joal再不愿忘记Clementine,也不能填补两个人性格的巨大差异,不能避免两个人相处后必然接踵而来的伤害。这是什么?这是西西弗斯的困境啊。
如果重演的悲剧是在无意识之下进行的倒也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西西弗斯已经知道了巨石必然滚落的命运,他又不能拒绝将石头推上山的诱惑,他会怎么办呢?他会赌一把运气继而伤痕累累,还是就算了?
谁知道呢?反正我不知道。
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无解。有次开夜车,mp3在放一首老歌,叫《记得要忘记》,很清新很少女,gxj突然说:“你们知道么?对果蝇记忆的研究中,科学家就发现,遗忘的机制真的是’记得要忘记’。在果蝇神经回路里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是靠激起新的神经冲动抑制下去而消失的,而不是就自然而然淡化的。”这说明什么呢?人如果努力去忘记,是可以做到的。如果Joal足够努力,忘记了Clementine的笑容,忘记了他们的约定,如果西西弗斯忘记了推石头的冲动,那他们也不会再受伤害了。只是遗忘的代价是波澜不惊的生活,没有深刻的悲伤,自然不会有铭记的快乐。要怎么选择呢?这又回到偏见的话题了,同一个问题,境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要遗忘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需要付出的努力也不同。只是一些人,记性好了一些些,长(chang第二声)情了那么一点点,这也是一种cursed吧。



暖暖内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

又名:暧暧内含光 /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 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 / 无瑕心灵的永恒阳光 / 无痛失恋(港) / 王牌冤家(台) / 灵光乍现 / 忘记你我做不到(豆友译名)

上映日期:2004-03-19(美国)片长:108分钟

主演:金·凯瑞 凯特·温斯莱特 伊利亚·伍德 克尔斯滕·邓斯特 汤姆斯·杰·瑞恩 马克·鲁法洛 简·亚当斯 大卫·克罗斯 汤姆·威尔金森 Amir Ali Said Brian Price 波琳·里特 

导演:米歇尔·贡德里 / 编剧: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米歇尔·冈瑞 Michel Gondry/皮埃尔·比斯毛特 Pierre Bismuth

暖暖内含光的影评

尚洛
尚洛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