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一剧横跨民国、日本侵华、解放初期公私合营、大跃进以及文革几个大的时代,描述的是常满以及童素素一生的际遇。在这样的大时代更迭下,人物的命运注定是坎坷、身不由己,而在生命挣扎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却是那一脉又一脉的温情。
蒲公公做事踏实勤劳,为人耿直又有恻隐之心,他被遣散出宫后,靠着一手厨艺很努力地去适应新生活,然而,就因为他是一个阉人,他始终不被世俗接纳,他无法获得最基本的尊重,“连爱一个人也不允许”,这就是他最大的悲苦。而姑奶奶呢?姑奶奶虽然入宫十几年了,却始终未被宠幸,被遣散出宫后她一度渴望新的生活,可以改变过去孤苦的心境,没想到所托非人,惨遭抛弃。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被破了身,就等于跟尊贵生活绝缘了——这就是他们所处的大环境,他们挣扎、渴求,却难以挣开“低人一等”的枷锁。然而,泪点就在于,蒲公公内心承受着如此大的悲苦,却对姑奶奶始终如一,不图回报地只求姑奶奶过得开心,过得好;泪点更在于,姑奶奶也终于明白到,原来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就在身边,她也终于放弃所谓的身份地位,选择跟着蒲公公过日子——两个挣不开世俗枷锁的人,戴着枷锁跳起舞来,真是应了那句歌词“人生总可知得到,温暖给它记号,风波中,觅前路”。
再来说说戏里的男女主角的故事。知道童素素是童养媳后,我第一感触就是这女子真可怜。可没想到,她做童养媳的日子,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她成年后在上海重遇常满,两小无猜重相聚首,本该交好,她却是厌恶、抵触常满,真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随着二人的朝夕相处,二人成了欢喜冤家、成了朋友,再后来,竟发展到惺惺相惜。她肯定没想到,原来常满竟是那个能明白她的无奈,触碰她灵魂的人。那个年代的女人,那种身世的女人,不就图有个好归宿吗?然而造物弄人,她却没能跟常满在一起,不仅如此,她还被所托付的人舍弃,与骨肉分离,沦为风尘女子,一辈子颠沛流离。她无力回天,被动地承受着命运的摧残。然而,在她一度丧失做人的斗志时,却又再次重遇常满。常满没有跟她讲什么大道理,讲什么新社会,而是送她丝袜——她的平生所爱,而是给她做她喜爱的饭菜……那个真正懂她,无条件接纳她的人又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她不禁恢复了活下去的勇气……爱是什么?是长相厮守?还是曾经拥有?是相互需要?还是沧海桑田?
无论是蒲公公和姑奶奶,还是常满和素素,编剧都旨在告诉我们:人生是苦,面对苦难,如能有一双眼睛与我们一同哭泣,人生也就有了为之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