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当天自己在app看了一集,感觉不错想说攒一攒忙完春节到假期末尾再快乐补剧,没想到家里长辈全员都在实时追这部。大年初一的晚上愣是全家围在一起看了两集连续剧,这种景象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出现过,有点亲切,有点怀念,有点感动。

我自己是80后,坐标沈阳。父母都是50年代中末期生人。剧中人物所处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个时代背景,完美贴合他们青年时期的人生轨迹。我老爸就是哥哥姐姐弟弟去插队他留在本市1972年进工厂的那个。妈妈则是身为家中长女,率先下乡插队的那个。

剧中周家妈妈让小儿子“争取就近插队”这段台词,我妈说和姥爷曾说过的话一模一样。后来也是离得真不远,以现在的地图来看大概就隔了一个区,姥爷甚至经常去队里看她,给她送好吃的。虽然后来他们没多久就光荣入伍离开沈阳,但提起在工厂和下乡的那段时光,总是感慨万千。我妈要我好好参考一下这部剧,感受感受他们当时的艰苦条件,同时也试着体会体会他们当时怀揣信念,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因此在心中萌发的无穷力量。

剧中主人公周家的三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在时代踏上不断变迁的新征程,万事万物欣欣向荣,同时也动荡不安的几十年里,他们的人生际遇也大相径庭。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形象设定,几乎可以说是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

长子周秉义,从小一表人才,聪明勤勉。文革期间也没有放弃读书进步,有优秀的文学素养。加入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始终坚持理想,将身心献给国家建设。为人成熟稳重,服从组织的每一次安排,担负起每一次艰巨的任务与使命。

同时,在和女友郝冬梅的二人世界里,周秉义也同样重情重义。在父母被打成“走资派”会影响自己政审的女友和众人艳羡的升迁机会中,毫无疑虑的主动向上级说明了女友的身份,没有辜负自己曾经立下誓言的爱情,选择了女友,放弃了晋升。周秉义的崇高人格,并不需要用浮夸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去描绘,他是一位“平平无奇”的平民英雄,这样的英雄主义精神理应不只止步于少数史上留名的英雄豪杰,而是与每一个有涵养、有尊严、心中有爱的人息息相关。

长女周蓉,用秉昆哥们儿的话说就是“没见过比你姐更好看的活人”。是光字片远近闻名的大美女,小伙子们的女神。从小和哥哥一起饱览群书,秀外慧中。

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同时也是志同道合的爱人而只身远赴贵州,不惜与父亲断绝往来。但是,周蓉做为知识女性,即使身在贵州的贫困山区,要动手改造山洞才能勉强容身,也没有把自己拘泥于生活琐事和小情小爱里。她在大山里当起了老师,一个人负责所有科目,还劝说当地农民让家里的女孩子也来读书。在给哥哥的信中周蓉说“我也只能信仰爱情了,除了爱情,我还能相信什么”,但通过这寥寥几幕我还是觉得周蓉的浪漫情怀也不会止步于奋不顾身的爱情至上,人的一生漫长得很,周蓉的浪漫完全可以更自由、更热忱、更富有想象和创造力。

而次子周秉昆,是本剧最接地气的主要人物。他长得不如哥哥姐姐好看,头脑不如哥哥姐姐聪明,也没有哥哥姐姐那样的高尚追求和浪漫情怀。基本上就是生活中的路人你我他。木材厂前辈强哥问他将来想干点什么,他说他想“当爸”(笑)。

到现在看了七八集,周秉昆这个角色已经塑造得非常立体。在他身上看到了胆怯懦弱、逆来顺受,也看到了不善言辞、不懂逢迎,但同时也能依稀感受到一丝丝和哥哥姐姐一脉相承的豪气与任性。他虽然释然于平凡的自己,一直留在家里和母亲相依为命,悉心经营着因为一块猪肉而欢呼雀跃的平凡生活,但内心还是忠于自我。比如无论对方如何明示暗示,他都绝不勉强和不喜欢的姑娘谈恋爱。比如虽然害怕风险,但还是担下了每月从身分不明的“水哥”手里拿钱去送给“杀人犯”遗属的任务。

对家徒四壁,没有身份没有户口,一家三口由老人、残疾人、孕妇组成的郑娟心生怜惜萌生爱意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想要拯救这个柔弱美丽的女子,成为她们家的顶梁柱(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想实现“当爸”的愿望吧哈哈)。郑娟的出现让周秉昆的形象更为丰满,期待他们接下来的发展。

另外剧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细节都真实还原了七八十年代的东北特色。看起来觉得好怀念(一部分是从家人那听来的,就当我自己的分享了)。

第一集秉义送给秉昆的羊毛大衣,这种款式在东北叫“毛朝里”,是冬天最保暖穿起来最低调奢华的衣服(个人感觉比貂还保暖,毛更密实)。像这样的稀罕货都是首先供应给人民子弟兵(因为站岗什么的真的巨冷巨冷)。秉义虽然不是部队军人,但是建设兵团也是标准的军事化管理,平时也是穿没有肩章领章的绿色军装。而这身绿色军装,在当时比羊毛大衣还要有面子。

这里秉昆穿的毛裤,这杂七杂八的颜色可不是什么“撞色拼接”,而是破了旧了的毛衣毛裤围巾帽子这拆拆那拆拆,把毛线凑在一起织出来的。

休息时间去结冰的湖上滑冰玩冰车的情景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那时一到寒假就会和同学一起去公园滑冰,不过我比他们谨慎一点会把速滑刀装包里,不会就那么挂在脖子上,我怕被戳死(笑)。

后来湖面冻不结实了,开始浇球场,现在连球场都冻不结实了,室外冰上运动已经逐渐消失,我恨地球温暖化。

还有这段犯人游街示众押赴刑场。

我们的父辈也有人目睹过行刑现场,这放在当今社会真的不敢想象,会引发多少人的PTSD。但是,至少在东北,这几轮以一儆百的“严打”,确实根除了不少社会毒瘤,使得我们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鉴于“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这句口号,类似贪污罪、流氓罪等等在当时都被列入严重犯罪行为,轻则判个几十年,重则死刑。

这也是为什么春燕喝多了口出“狂言”后看到民警叔叔被吓成那样,被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个别案件存在巨大争议,也有年轻人因为现在看来明显是“小事”的行为而断送了前途,但认为严打是必要之举的本地人依然是大多数。毕竟东北自此一直稳稳的走到了现在。

看得出这部剧到目前还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剧情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属于我的时代。能在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看这部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娓娓道来的优秀作品真的有点幸运。期待每个角色的下一次选择与变化。


人世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