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俄国电影一只手数的过来,以至于到了大光明影院就回忆起了被《俄罗斯方舟》支配的恐惧,我是真的听到了鼾声。一看是俄国战争电影,就来了兴趣了,这次应该不会想睡了。这也是桃花岛观影团在上海的第二次观影活动吧。
漂移的赛车在电影出现的多吧,漂移的坦克看过吗?对T-34略有所闻,但我怎么都想不到,原来是可以这样开的。据说电影里用了很多真车,我不是军事迷,但那种真实感骗不了人,车辙翻出来的泥土骗不了人。它的倾斜炮台?装甲?设计在电影中时刻展现着优势。炮弹发射并击中坦克的特效加上定格与高速摄影,是真的很爽,这才是真正的炮弹时间。震撼你的不一定是什么大场面。尽管到后面有点审美疲劳,但不妨碍你觉得爽快。
剧情在起伏中流畅的展开了。一开始的苏军坦克的伏击战看的我直呼过瘾。笨重的坦克在此时又是那么灵活。还隐隐担心,一上来就打的这么精彩,那后面怎么拍呀。谁想到后面来了段坦克逃跑计划,换成德军坦克伏击。在T-34为了更好的逃跑“屁股”一把撞上德军的坦克,对决紧张刺激。心里也跟着高呼起了“乌拉”。相比最后的决斗,个人感觉这里有意思多了。
在精彩的剧情中,人物的塑造竟也颇为丰满,还塞进了一段暗夜里的爱情,匆忙却不突兀。以德军指挥官克劳斯来讲,最后德军的败北,挺多人都在吐槽剧情需要。其实在此之前人物性格是做了铺垫的,在村庄德军的克劳斯被伏击损失惨重,最后还是留了尼古拉一条命。接着在柏林会见的时候,也表明了他只是为了战争,对俄国人并没有主观的憎恨。后来,在集中营再次发现尼古拉的时候,激动的手都抖了,两眼放光。讨论演习战略的时候还兴奋的讨论起两人的名字。所以决斗的时候并没有一上来就下死手的原因是他觉得这是在跟高手切磋,比技术。他是真的热爱啊。最后,被击败的克劳斯伸出手时,以为是阴险反扑的我还在遗憾,没想到他只是用力的握了握手便连同坦克跌入湖中。在他眼中似乎还看到了惺惺相惜。敌方同样是惨败,但那份绅士风度却令人敬佩。同样的剧情需要,情理之中和不突兀真的是国内主旋律电影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也不得不提俄国人的气度,我赢了,但我并不记恨。自信骄傲站着,睥睨一切。少了那些情绪失控,声嘶力竭哭喊是不是腰杆显得更直更硬了。
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细节,一开始出场的上校?已经身负重伤,脸上几乎也就剩下嘴巴和眼睛能动了,一看就是身先士卒,经历了一场恶战。看的战争电影不多,但是指挥官以这种方式出场的还是第一次见。
再说缺点吧,个人主义浓厚,一个炮弹击中两辆坦克,炮弹从地上弹起,从底部直击猎豹,战友一个人一个手榴弹灭了一辆坦克,还回头开了一炮救了男主,男主嘴炮和鸡血能力非同一般,讲几句就能让大家跟他去送死。在湖边男主提议就地解散时好像就是走个过场,大家一点犹豫都没有,就坚持战斗。细数下来,也算是一部抗德神剧。
话说回来,我有个二战真事的印象,苏军战俘偷走德军飞机逃走了。所以电影里开着坦克逃跑也不是不可能,谁让人家是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