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没有硬伤,没有拉跨,总之及格而已,没有很精彩。
勉勉强强给85分,25分给题材和剧情,20分给演员演技和技巧,10分给导演顺嘴提到的中医,10分给导演有没有金刚钻不知道反正敢揽瓷器活的勇气,剩下20分给这部电影本身和其他幕后工作人员。
首先客观来讲,泪点蛮多的,倪虹洁躺在ICU的病床听张涵予一边流泪一般说谁让你这辈子嫁给我了啊,谁照顾我吃喝拉撒,镜头一转,倪虹洁闭着眼流泪,我直接破防,没有表演的痕迹,就是真情流露,那就是一个医生对家人的愧疚和抱歉,是一个医生家属的支持和理解,还有宋佳、袁泉、冯文娟(饰麻醉医生)三个女医生在给小文母女做手术,不禁意识到其实在这一场生死拯救的故事里所最想表现的是女性力量,感动。还有医生劝病亡患者家属同意对遗体进行解剖的时候,患者孙子最后同意解剖时说的话,方舱医院集体跳起火红的萨日朗等等,都很让人感动,但你也能看出来导演要表达的要素太多,毕竟演员大咖太多,每个人都得给一个露脸的机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感觉故事不完整,掉进了一个述而不精的陷阱,想到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感动,但这种情绪一上来,导演就很配合地给演员一个局部特写,或者一转场,就生生把我这种情感给憋回去了,像一拳打在了20年没弹的棉花上,要说有多软吧也没有,但就是没有那种一拳打出去通过力量的转化来释放完整的情感的痛快的感觉,像大家一块喝酒,喝了没,喝了,尽兴了没,没有,总之一句话就是没到位,抢救过程的紧张感需要通过镜头的晃动和不断切换、以及医护的手忙脚乱不断打翻器械和病人的不遵守秩序来表达,感觉导演想要讨好观众之嫌,嗐无可厚非,票房嘛,这个热度下去了还怎么挣钱。还有2020年全国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距今还没有过去很久,貌似大家回忆起来都已经不太深刻了,很多时候都得借助演员的技巧来表达情感,这个时候看着还挺没意思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家们的确不可能去体验每种生活,所以演出来有时候确实有情感失真或者表达太过用力的成分,另外,电影里有一段是说医护的隔离服防护用品是坏的,后来医生去借,没两分钟就借到回来了,互联网有记忆,为什么是坏的,为什么临床一线最危险是次等防护用品而一个并未收治新冠病人的私立医院有最好的防护用品,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这种比较对艺术的表现没多大意义,但电影让我难过的一点在于你既然想要表达医生的不容易,但却又将此不易一笔带过,想表达却又怕这怕那,羞羞答答的表达反倒不如不表达。“武汉是英雄的武汉,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句话不是轻易说说而已,尽管电影主题是突出变现中国医生,医生身处危险的最前线,但也还有其他社会各行各业的始终坚守在防疫岗位的人啊,还有那么多的人永远留在了那场疫情里,“举全国之力保障武汉防疫和生活物资”,正是因为这样的全民抗疫,上下同心,取得胜利的代价巨大,才说抗击这场疫情有多不容易,医生们在面对生死时选择舍生取义才如此被歌颂,年三十第一批医疗队启程援鄂,大年初一所有医护回医院待命,结果电影里没费多大力气轻轻松松这场疫情就过去,真的,艺术应该高于生活,但我感到的是确确实实弱化了大家为此付出的牺牲和努力,情感上难以接受。有人可能会说一场电影时长有限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当然这点不可否认,但最重要的前提你不谈,谈其他的不觉得太空了吗?
回宿舍室友问我看得怎么样,我说除非有喜欢的演员想要支持一下的话就去看,不然就等啥时候网上播了再看吧,要真想看关于疫情、医生,不值得你们花一张电影票去看,不如去看纪录片。
我个人感受,没有多少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