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无非成功与失败。成功不仅是欲望(价值或才华)的满足,最终它会是人在死亡面前自欺或心安的灵药。而失败——它既是宗教的起点(没有成功的安慰,所以需要爱来令人平静地走向死亡),也是艺术的终点。当然,纯粹失败或成功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二分法未必正确,但却很吸引人,特别吸引失败者。不知为什么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出了金基德导演的虚荣,或者说媚俗,或者说欲望……不能说清楚。或者说,不是我看出的,而是导演诚实地将它表现了出来——“鳄鱼”求生的欲望。看了金基德的自述(《于我,电影即斗争》),金基德是好不容易能够拍并拍完这部电影的,甚至中断之后亦坚决完成了它。这是一种才华与价值的欲望,自我展现的欲望,失败者的成功的欲望——简而言之,我必须让别人知道我发现的真理。金基德完成并展现了他的作品——一个失败者在水中(没有人知道)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
“鳄鱼”热爱艺术和美,但在卑微的现实和卑鄙的本性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的机会出现在为爱去死的冲动的那一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死亡的恐惧提醒着他,也揭示了失败者的艺术——最终极的艺术竟是死神的脚步。
为什么野性的“鳄鱼”最终展现出求生的本能,而女人贤静却敢于自杀(尽管是第二次自杀了)。你可以说这是对污浊世界的拒绝,但我觉得根本在于她是从成功的世界走向失败的世界的,她感受过前者的快乐和它的面目可憎(这里面临一个勇气的难题(文字游戏),即勇气(懦弱)在于自杀还是苟活?贤静与“鳄鱼”不同的世界给出了各自的答案),这是她与“鳄鱼”根本不同的地方。“告诉你不要折这些纸船,它们让我想起我猪狗不如的命运。”“鳄鱼”从来都过着悲惨而卑劣的底层生活,成功的世界是他的渴望,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他看到贤静的画时的暴力自制,他脏乱差的生活空间里充斥着坏了的雕塑,他从同性恋警察的屋子里偷出一幅画)。死人是无法艺术创作的,无法作画或拍电影,但此时死神却抓紧了这次机会帮他完成了他唯一的作品——作品即他本身。
不知谁说过“哲学是学习死亡的过程”。这可是人在面对虚无时极大的安慰与理解。在死亡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过程学习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不受虚无的诱惑与判决。

鳄鱼藏尸日记악어(1996)

又名:鳄鱼 / Crocodile

上映日期:1996-11-16(韩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曹在显 安宰弘 

导演:金基德 / 编剧:金基德 Ki-duk 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