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超过两个小时激烈的海战空战把我的思绪带回到77年前。虽然我们已经知晓这次战役的结果,紧张的剧情还是让我手心出汗,让我对这些有血有肉的人们心生敬意。
战争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可能也没有好人或者坏人,他们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着,无能为力,身不由己。他们的情绪,他们的人性,那么饱满和真实。有人大义凛然、一往无前,有人打退堂鼓、心生胆怯,所有人都会有私心,没有人不害怕死亡,那些英雄们只是让死亡变得没那么可怕了,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爱和希望。
在珍珠港的惨败之后,面对日军强大的兵力,所有人都知道很可能有去无回,却依然义无反顾。他们守护的信念,就是和“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一样的荣光吧。
绝对主角——迪克·贝斯特,无论他是自大也好,炫技也罢,他在重创日军几艘航母返航后,真的是在没油,发动机停机,襟翼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降落在甲板的。不得不说,这种未雨绸缪的认识和高超的飞行技巧的确有让他自大的资本。
贝斯特的助手默里,在最后一战前拒绝起飞,他害怕,说他想活着。谁能不怕呢?毕竟刚刚离死神那么近,好不容易回来,谁不想活着呢?但是贝斯特的那句话坚定了他的决心,“你的余生会记得这个光辉的时刻。”
艾德温·莱顿,带领破译密码团队根据蛛丝马迹推测出中途岛计划,结果精确,离日军最终的进攻只差5度、5分钟、5海里,堪称奇迹。
珍珠港事件后上任的总指挥尼米兹,多方听取意见,危急时刻还能沉着应对,冷静决策,展现了一个统率的格局和风范。
选择与受伤的航母共同沉没的日军指挥官,那一刻赴死的决心也是可以让人感叹的吧。他们有他们的信仰,虽然和我们的不一样。
还在空中盘旋的日本飞行员看着海面上熊熊燃烧的航母,脸上看不出任何激烈的情绪,等待他的只有坠海,没有任何希望。他已经无家可归。
带领队伍轰炸东京、然后因为燃料不足只能迫降中国东海的杜立特小队,还有那些营救并保护了杜立特的普通中国百姓,哪一个不是有血有肉的大人物呢?没有人会白白牺牲。
在前线可能战死沙场,那些没有参与前线作战、站在高光下的人何尝没有经历过至暗时刻呢?电影《至暗时刻》中,年迈的首相丘吉尔在议会激昂的演说: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对德国宣战,同时也做出营救敦刻尔克士兵的决定,为后来的反击保存了力量。
电影《敦刻尔克》对战争中人性和情绪的刻画更加深入和细致。从波顿指挥官,到每一个士兵,再到从多佛开渔船营救士兵的平民,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活着,活着就是胜利。为了能活着,各种心思甚至诡计轮番上演,海陆空三个空间里都充满了恐惧、纠结、悲伤、怀疑、绝望、紧张又满怀爱和希望。
战争中这些活下来的英雄人物,我们还能有机会听他们诉说那些光辉时刻,有机会给他们荣耀和表达感激。但是更多的人献出了生命,包括那些与胜利近在咫尺的烈士们。最近看《故事里的中国》,《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坚韧,许云峰的不屈让人感叹,他们真的距离黎明已经那么近了啊!
江姐娇小的身体里因为信仰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的意志如钢铁般坚硬,无畏敌人的百般折磨,谁能不怕疼呢?身体疼,心更疼,她还有个不满2岁的孩子啊。她的绝笔信中写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用许云峰烈士最后的独白再次向英雄们致敬,和平不易,我们会珍惜。
“我们要走啦,我们生命结束的这一天,是1949年11月14日,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胜利了,新的旗帜在北京飘扬了四十四天了……”

决战中途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