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孰无良知乎,独有不能致之耳。”——(明)王阳明

犹太籍的“Gilles”,生于二战的乱世,在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政策下,他在法国不幸被抓获。幸运的是,他凭借自身的聪明,在数百万死难的犹太同胞中,努力的活到了德国战败。

以半块面包换得了一本绝版波斯语书籍,成为了他的护身符。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刚好德国军官,一位食堂主管需要一位波斯语老师,他这个半路出家,尚未来得及剃度的假和尚,为了活命,不得不现编现卖,念起了独创的"假波斯语"经。

影片一开始,一辆载满了犹太人的卡车,行驶在周遭冷寂的山路上,在德国士兵将这些普通犹太百姓赶下车之后,毫无征兆的,忽然对着下车的人群进行了机枪扫射。刚刚还在为一口吃而拼命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瞬间躺倒一片,再不必担心肚饿。

在屠杀还未开始之前,一位车上的年轻人,用一本绝版的波斯语书籍,向“Gilles”换了半块面包。一个情节,交代出了战争发生以后,旧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什么古董珍玩,赶不上一份能填五脏庙的口粮来得实在。

被打破的不仅仅是旧有价值,还有人本身。

如何消解人本身的意义,打破人类群体自身与生俱来的同理心,使其异化和物化,答案是让他的名字消失。所有进入集中营的的犹太人,第一件事就是排成长排去领取一个号码,缝补到自身的衣服上。从此以后,他们就变成了一串数字,一个无名无姓,不被以常人对待的“行尸”。

监狱里,用的是同样的办法,这样做不仅仅能够令施暴者心安理得,盲目执行上级命令而不必受到内在良知的审问,同时也令被施暴者,更愿意放弃抵抗,成为任人蹂躏、随时待死的一串数字。

犹太裔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提出了“平庸之恶”,那是她以《纽约客》特派记者身份来到耶路撒冷,参加对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后,撰写出的五篇报告的结集。通过对纳粹屠夫艾希曼的了解和观察,她认为【平庸之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一种人性之恶。这种人性之恶是纳粹国家刻意塑造的结果,通过意识形态的输入,成功翻转了普通人头脑中的合法秩序,将谬误与恶意变成一种新式正义的基础,根植于脑海中,使其失去既有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以自欺欺人、谎言和愚蠢,隔绝真相和现实。从而将自身罄竹难书的犯罪行为合理化为遵纪守法,护卫国家和作为军人严格执行上级命令的优良品质。

就像影片中的德国纳粹军官Klaus Koch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刽子手,他双手从未曾沾染鲜血,只是用充足的食物喂饱了其他刽子手们,再去杀更多的人。

然而,每一个纳粹罪犯,都只是放弃思考的惰性所导致的罪恶吗?他们在选择加入纳粹,并完全服从上级的任何命令时,难道真的没有个体的理性思考?

在整个犹太人被大量屠杀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犹太人参与其中,从权贵到平民都有参与。大量的犹太人被自己人出卖,他们为了获取自己独特位置去求存,成为了同胞大灭绝的帮凶,他们自觉帮助登记“犯人”名录,给同胞们分食,甚至帮助德军管理秩序。影片中的“Gilles”凭借着与德国纳粹军官Klaus Koch这种特殊的关系,他获得了某些优待,做着帮助登记犹太人名录和帮厨的工作。

我们当然可以以平庸之恶自省,却难以说犯了平庸之恶的人是缺乏独立自主思考。也许恰恰是个体的理性思考,使得绝大多数人自觉的走向了平庸之恶,并通过官方提供的整套扭曲的价值体系中,获得了个体责任的开脱。

人们为什么会走向平庸之恶呢?

有一句老话叫做“顺势而为,趋利避害”,当世道坏了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被主流扭曲,秉持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听从良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甚至需要付出生命,有些却是会遭遇比死更可怕的境遇。

对人心和人性的洞察,使得统治者早早就明白,想降服众人,靠两样法宝“贪婪“与“恐惧”,唯其贪婪,以利诱之,使其成为爪牙;唯其恐惧,以血震之,使其不敢反抗。

在一部758页史诗级长篇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中,雨果·克劳斯借由一位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讲述了在二战期间,这位比利时少年从加入纳粹到最后反思自省,走出堕落的心路。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长呢?是鲜血,一位保有良知的尽责老师的命和无数的文学作品,唤醒了这个少年的良知。

影片中,是什么让“Gilles”从只关注自身求存,对同胞的遭遇漠视,到后来愿意为了营救一个意大利犹太哑巴而选择将生的机会留给他人呢?同样是一个人以命换命,震醒了他麻木的神经。这位哑巴的哥哥,为了避免“Gilles”假波斯人的身份被拆穿,杀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并站出来承认了。这位哥哥为什么愿意这样去做?只是因为“Gilles”在集中营这种极端境遇下的一分善心,拿了一份肉罐头给伤重的哑巴弟弟补身体。一部绝版书籍换半块面包,一条人命换一盒肉罐头。

真正看到过牺牲与流血的人,才会被那种长夜难眠的震撼激发出他人即自我的大爱,从而走出对个人私利蝇营狗苟的强求。

小时候,喜欢看大侠,看英雄,看强者气贯长虹,弘扬正义。

大了却知道,英雄的出现,必然是既有规则已无办法彰显正义,需要有人不计代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英雄汇聚的时代,往往不是太平盛世。

这英雄又有两种,一种是留他人的血,一种是留自己的血。可惜的是,前者多而后者少。纵观历史,追求千古一帝,万世之功,统统是以普通人的千千万白骨垒成,背后是无数母亲哭瞎的眼睛,在暗夜里幽幽的发着光亮。

所以对所有的宏大叙事,须得保留一分的清醒,睁眼看看那不世之功,究竟需要多少牺牲品去换得?

是机缘巧合,又或者冥冥之中,那些没有姓名的死难者,需要被记住被书写,以警醒权势者慎行,莫好大喜功。“Gilles”以2840个犹太受难者的名字,编就了一份“假波斯语”,成为了只有他和Klaus Koch彼此明白的语言。

当Klaus Koch日复一日的记诵,用优美而韵律十足的语言去书写诗歌的时候,一遍遍讲出的,恰恰是一一个在他眼前失去生命的犹太死难者的名字……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欢迎关注❤。
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

更多精彩最新影视评论↓

《又见奈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写给故乡里的他乡人

《明天会好的》:超一线的外乡人和故乡中的异乡客

《刺杀小说家》:一个充满了隐喻的故事:一介凡人,竟敢弑神?

《人潮汹涌》:万茜的角色给人感觉单薄,是演技问题还是角色设置问题?

《新封神:哪吒重生》:少年、英雄与庶民


波斯语课Persischstunden(2020)

又名:波斯密语(港) / 波斯语课程 / 语言课程 / Persian Lessons / Уроки фарси

上映日期:2021-03-19(中国大陆) / 2020-02-22(柏林电影节) / 2020-09-24(德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拉斯·艾丁格 约纳斯·奈伊 大卫·舒特 亚历山大·拜尔 安德里亚斯·霍佛尔 莉奥妮·贝尼希 朱塞佩·希拉奇 安托尼·查隆 菲利克斯·冯·布雷多 帕斯卡尔·艾尔索 马库斯·卡尔文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 / 

波斯语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