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的指挥官,是赵国最后的名将。

他的征战历程主要分成了两部分:前半程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以逸待劳,一战歼灭匈奴10万人。顺带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换得赵国十多年的边境安宁。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半程,南下抵御秦国,两次大胜秦军。一己之力,延缓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他在宜安进攻秦军,赶走曾斩杀十万赵军的秦将桓齮。史称:肥之战

《风云战国之枭雄》肥之战胜利后的李牧

这一战李牧封神,被封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但在战国时期,这个封号却像诅咒一样。获得这个封号的人:白起、苏秦、李牧,没有一人善终。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苏秦被齐闵王车裂。今天故事的主角李牧,最后也同样悲剧收场。

作为边军抗击匈奴时,他远离赵国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不受上层的掣肘和干扰,收放自如。但当李牧率领着和他已经形成血肉联系的士兵一起南下抗秦时,面对的不止是陌生的敌人,还有一群更陌生也更危险的“自己人”。

悲剧的命运也就此开始了。

1、族姓传统:勇而气躁,烈而尚乱

周穆王时期,远走北方的秦人,其首领造父有驯马驾车之异能,被周穆王发现而成为王车驭手。很快,造父因驾车辅助周穆王平乱有功,被封于赵城。这支秦人以封地为姓,就成了赵人。从此,历史正式有了赵人族群。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史记·赵世家》

秦赵族性之要害,是尚乱二字。《史记·赵世家》记载的韩厥说屠岸贾之言。韩厥云:“妄诛,谓之乱。”妄杀便是乱。何谓妄杀? 其一,不报国君而擅自杀戮政敌;其二,不依法度而以私刑复仇。

历史的发展中,秦国因经历了亘古未有的一次重大事变--商鞅变法,革除了痼疾,再生出一种新的国风,成功避免了与赵国如出一辙的乱政危局。

在赵灭亡之前历经十二代国君,光大规模内乱就有十一次之多。

以胡服骑射,将赵国推向鼎盛的赵武灵王本人,就是在政变中,被困行宫活活饿死。

罕见的将帅互相攻杀事件同样发生在赵国。赵悼襄王命乐乘代廉颇为将攻燕,廉颇不服生怒,率军攻击乐乘,乐乘败走,廉颇无以立足而逃亡魏国。

大将公然抗命在战国时代是极其罕见的事件,但在赵国朝野却视为寻常。

妄杀之风滥觞,在国家庙堂,即是无可阻挡的兵变政变之风。动辄以密谋举事杀戮政敌的方式,以求解脱政治困境,或为实现政治主张、清除阻力。在庶民行为,则是私斗成风,不经律法而快意恩仇的社会风习。刚烈武勇、乱政丛生,极不稳定的社会格局成了赵国的时局日常。

赵国亡国前的最后一次兵变,即是:公元前236年赵迁即位。郭开当道,李牧被陷害诛杀。

《风云战国之枭雄》赵悼襄王死前的嘱托

2、政局混乱:李牧究竟因谁而死?

“李牧死,赵国亡”,一位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东方六国都要仰仗的将领。为何不是死于战场,而是被“自己人”所害?

这个害他的“自己人”首先指的是郭开,他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赵王迁)两代君主,拜为相国。是赵王迁的宠臣。

赵迁从小在宫中长大,骄横任性,品行不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就是相国郭开。他在郭开那里学到了许多他从前不懂的事情。比如说如何饮酒不醉,如何赌博不输,如何玩弄女人,如何整治仇人等等。在他心目中郭开才是真正知识渊博的人。

在陷害李牧之前,他就凭着搬弄是非的嘴巴,让廉颇不能重返沙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出自此处。廉颇逃往魏国后,赵王想起廉颇,派使节去看望。郭开拿了重金给那位使节,叫他说廉颇身体不好,虽然饭还是能吃很多,但吃顿饭就如厕三次。赵悼襄王听后作罢。

灭赵战争,是秦国整个统一战争打开局面的关键。李牧统帅下的赵军战斗力强劲,胜负难成定局,王翦棋逢对手,并不想和李牧正面对决。于是选择了不惜用重金收买郭开,致使赵王杀死李牧。在李牧死后,王翦才发起猛攻,不到三个月就消灭了赵军主力,灭亡了赵国。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风云战国之枭雄》秦国重金收买郭开

而另一位可能与李牧敌对的人这里推测是,春平侯。春平侯是爵位名,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他真实的姓名。他是赵王迁的伯父,上一任赵悼襄王的哥哥。因被派到秦国为质,而错失赵王之位。作为赵国大贵族的代表,春平侯与李牧并不相和的原因在于,拥有了李牧的支持,

春平侯是可以做王的。但李牧却并没有站在他这边。

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史记·赵世家》

郭开是直接陷害李牧的人,春平侯是敌对力量,那么最终起决定权的是谁?

公元前236年即位的赵王迁,当时也就十几岁,真正的王权是在太后手里。

赵太后,本是名倡女,后嫁于赵王宗族,丈夫死后寡居。赵悼襄王因为爱其貌美立其为后。李牧在此时,就以此女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能导致社稷倾覆为由,劝说赵悼襄王。李牧曾是反对立太后、反对立赵王迁的人。

《风云战国之枭雄》手握实权的赵国太后

所以,太后本身对李牧应本就心存不满,再加上被秦国收买的郭开,以及其他敌对与李牧的内部力量。最终,李牧被不同的国家势力联合起来害死。

他为何不是死于战场?是因为他过于强悍,对手更愿意选择在战场之外,将他置之死地。

而利益权衡,人性的漏洞,直接将他推向死路。

《史记·赵世家》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3、性格原因:战场上的“孤傲者”

两个不同时代的超级将领,白起与李牧。两个人最终都以悲剧结尾。

秦昭王赐死白起,理由是白起违抗王命。忠于自己的判断,永远大于遵从王命,这是两位战国时期的战神相似的地方。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趁大胜之机,但当时的秦国相邦范睢却嫉妒白起的军功,主张退兵。同时秦王在赵国的游说下,同意赵国割地求和,最终秦国退兵,为此白起不满。

一年后,秦军重新攻打赵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秦王想要白起带兵打仗,白起以生病为理由,拒绝出战。

此战,秦王派出了两大名将王陵和王龁,极大损失的情况下,仍无法攻克邯郸。此时秦王再次任命白起为主帅攻打赵国,可白起又一次拒绝了,并且当面指出秦王的错误。

白起的晚辈,李牧也有着同样的操作。

李牧当初镇守北境、抵御匈奴。上任之初,就是宣布雁门郡的税收由军方接管。这个改革举动极为大胆,但当时的赵王明白“非常之事、非常之法”的道理,所以应允。

李牧的另一条改革措施,在当时却让很多人觉得大跌眼镜:李牧向全军下令,避免和匈奴人交战,遇到来袭,赵国军民就把各种家当、粮食收好藏好,然后大伙一起退守到城里--也就是所谓“坚壁清野”。十分渴望与匈奴交战的赵王不能理解,随下令换人。但连败后,又只得请回李牧,而条件就是赵王再不干涉边疆的军务。

抗秦的这场仗则表现出了他的另一种决绝。这场仗,打不下来,我就不去打。

他们是战场上的神,两个人同样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自负和自信是他们身上共有的性格特点,但同时,这样的适才傲物也给他们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牧延长了赵国的寿命,却并不能力挽狂澜。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到赵国灭亡的近百年间,赵国始终都是山东六国的巍巍屏障。在与秦国对抗的历史中,赵国独对秦军作长期奋争。

一代战神的悲剧收场,在于时代、在于时局。强秦之下,赵国也许有着必亡的命运,但抗争的历史让“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格外鲜明耀眼。

成为国家公敌也好,赴死也罢。如果孤傲的底色改了,李牧也不再是战神。

夕阳武士赴死的黄昏,留给世人的是另一个黎明。

《风云战国之枭雄》战神的最后时刻


风云战国之枭雄(2022)

主演:宋洋 苏可 齐溪 聂远 张博 吴樾 黄维德 

导演:金铁木 / 

风云战国之枭雄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