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8年,嫪毐在秦国发动叛乱。相邦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奉命平定嫪毐之乱。事后,吕不韦受到牵连,被免去职务。

从吕不韦免相到秦国统一天下,其间整整十六年里。然而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史书上却没有记载任何关于丞相继任者的信息。

直到看到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注解,这位下落不明的丞相才有了清楚的指向:“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为相,后徙于郢,项燕立,史失其名。”而这寥寥数语,也描绘出了昌平君不凡的人生轨迹——从秦国丞相到楚国君主的身份转变。

但即便如此,《史记》依旧没有明确交代昌平君的身世,姓甚名谁,担当什么官职,这未免过于蹊跷。对于这件事的唯一解释,就是昌平君的事迹遭到了刻意隐瞒。等到司马迁撰写《史记》之时,根本对他无从查起。

幸运的是,真相总会以某种方式若隐若现。当我们串联起那些只言片语的记载,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缝隙里的线索,昌平君的故事,终于从历史的黑洞里浮现了出来。

复杂而神秘的身世

在《史记索隐》为《史记·春申君列传》做的注解中,有一条资料如下: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

这条资料中的悍和犹,指的是楚考烈王的之子熊悍和熊犹,而负刍和昌平君都是熊犹的庶兄,而这也进一步确立了昌平君的楚国公子身份。

嫪毐发动叛乱这一年,秦国政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洗牌重组。也是在这一年,彼时的楚国也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政局的事件: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黄歇被权臣李园所杀,楚幽王熊悍即位,楚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消耗着楚国剩余不多的有生力量。

就在楚国政局发生如此大变动的时刻,身为楚考烈王之子的昌平君,非但不在楚国,却在秦国的政权中枢,为秦王嬴政浴血奋战,肃清敌对势力,这件事实在太不寻常。

这就不得不追究到楚考烈王熊完的年轻时代。

公元前272年,还是楚国太子的熊完到秦国做人质,这一去就是十年。在战国时代,在外国的质子往往会在当地娶妻生子,而昌平君很可能就是熊完在秦国娶妻生下的儿子。那时控制秦国政权的,是楚系出身的宣太后和楚系外戚势力,楚国自然成了秦国最重要的盟国。因此,身为楚国太子的熊完在秦国娶妻,是关系到秦楚两国的大事。熊完的妻子若出身于秦国王室,才称得上与熊完门当户对,这也是古代王室间通婚的礼仪秩序。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特殊的身份,才决定了昌平君既有楚国的王位继承权,又有资格在秦国的政权中枢活动。

但是昌平君为什么没有跟随父亲回到楚国,而是选择留在秦国发展了呢?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秦王嬴政的御用监护人

自战国开始以来,秦国不断扩张,增加人口,吸引更多地区的人才来到秦国,可以说是秦国的基本国策。从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可以了解到,秦国法律明确规定,秦国女性与外国男性所生的子女,从法律名义上属于秦国人,这也是昌平君可以留在秦国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昌平君能够跻身秦国权力中枢,还离不开一个人,就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的侄孙女,宣太后去世后,楚系外戚势力的中心就转移到了华阳夫人身上。华阳夫人嫁给了当时的太子嬴柱,之后又在吕不韦的推动下,收了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为嗣子。丈夫秦孝文王嬴柱在位三日去世,之后嬴异人继位,史称“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华阳太后。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华阳夫人出身于楚国王族,与昌平君的父亲熊完本就是亲属,而华阳夫人的丈夫嬴柱又是昌平君母亲的兄弟。不管从什么层面上来讲,昌平君与华阳夫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亲上加亲,而且利害一致。他自然极有可能代表楚系外戚势力,辅助秦王执政,

而这也包括参与平定嫪毐之乱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

《史记》对嫪毐之乱的记述中,有这样一句话: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这道命令,是秦王命令的略写。接受命令的三位大臣,第一位是相邦吕不韦,第二位是昌平君,第三位是昌文君。根据学者专家的研究,秦汉帝国的法律制度非常严密。最高政令的发布以各种诏书的形式下达。而诏书的接收方,第一位是丞相,其次就是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

事后在追究责任的调查中,吕不韦因为与赵太后、嫪毐的关系特殊,被罢免相邦的职位。可那时秦王嬴政迫切地想要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他需要一位值得信任的帮手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雄图大业。这个时候,昌平君作为他的表叔,华阳太后的侄子,平定内乱的功臣,又是官职仅次于丞相的御史大夫,由他来接任丞相,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自此之后,昌平君辅佐秦王嬴政先后攻灭韩国、赵国和燕国。直到公元前226年,也就是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突然被派往秦楚交界,也是楚国旧都郢陈,也就是现在河南淮阳县。

原文: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中的“徙”意为迁徙,在古文中本身就带有贬斥的意思。昌平君与秦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秦王做出另外这样的决定?

秦国丞相的公然倒戈

史书上没有记载昌平君被贬斥到淮阳的原因和过程,只告诉我们一个意外的结果: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起兵叛变。做了几十年秦人的昌平君,竟突然觉醒了自己身上楚人的血液,对秦国发起抵抗。

原文: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本这段历史就这样在史书中不清不楚地含混过去了,直至《睡虎地秦简》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出土的秦简中有一份关于墓主生平的履历书,被称为《编年纪》。在这份《编年纪》中,有一条关于昌平君的记载: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屈。”

也就是说,在秦王政二十一年,韩国末代君主韩安去世。随后,昌平君带着敢死之士来到了韩安死去的地方。结合《史记》的记载,韩王安去世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昌平君被贬斥之地淮阳。韩王安为何会从自己的都城新郑,跑到淮阳去呢?据史学家推测,这是秦王为了切断韩王安与当地人民的联系而刻意为之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件事反而成了韩国人抵制秦国的导火索。就在韩王安被带到淮阳的次年,新郑爆发可大规模叛乱。

以此看来,秦王嬴政因为新郑叛乱和韩王安之死,很可能派遣昌平君去淮阳收拾残局。

但是,这或许只是昌平君前往淮阳的表象。

就在同一年,《史记》特意记载了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的会议。王翦认为攻打楚国“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嬴政听了认为王翦老不堪用,让他退休回到故乡频阳去安度晚年。

而于情于理,拥有楚国血统的昌平君,看到楚国灭亡在即,不可能没有任何动摇。他很可能在这次会议中与王翦一样,站在秦王的对立面,甚至另执一词,反对秦王激进的进攻策略,结果和王翦一样被贬斥出京。其实于秦王嬴政来说,这么做就能摆脱老臣子们的束缚,建立起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班底。

不过出乎秦王意料的是,被拥立为楚王的昌平君联合楚将项燕,大败李信率领的二十万大秦军,这也是秦灭六国战争秦国最惨痛的失败。

事实上,昌平君的反叛也是在情理之中。他虽然受到秦王的重用,但他毕竟拥有楚国王室的血统,在他看到楚国遭到袭击,血流成河之时,如何能做到完全的袖手旁观?在家国大义面前,他放弃了自己在秦国的身份和地位,毅然决定支持弱势的楚国。

但是,大败李信,成了昌平君最后的绝唱。吃了败仗的秦王立刻选择卷土重来,请求老将王翦出马,用六十万重兵以排山倒海之势攻打楚国。在王翦的指挥下,楚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后,昌平君和项燕都战死沙场。

血缘成就了昌平君,更毁灭了昌平局。

他的叛变,可以说是战国后期最富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幕。面对秦一统天下的大局,昌平君是分裂的,又是矛盾的。他不忘故国的初心,是他的可贵之处,却也因此酿成了自己的悲惨结局。遭到背叛的秦王嬴政很可能怀恨在心,刻意让史官删去了有关于他的重要事迹。

然而,就在昌平君战死的2000多年后,后人终于在一把残破的铜戈上找到了他的真名——熊启。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录下他的故事,但至少这把铜戈告诉我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的年代,他也曾真真切切地来过,存在过。


风云战国之枭雄(2022)

主演:宋洋 苏可 齐溪 聂远 张博 吴樾 黄维德 

导演:金铁木 / 

风云战国之枭雄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