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把这部电影当成一种酒精挑战,或者导演温特伯格对中年危机的表现,那么确实会略显无趣。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或许这部电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或者正在思考的事,从影片开头引用克尔凯郭尔的名言也可以看出,本片其实拥有着一些哲学内涵。

青春为何物?不过是南柯一梦;
爱情为何物?不过是梦中传说。

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开篇引用这段话也暗示了整部影片将从一种虚无感讲起。这种虚无感也就对应了片中这四位人到中年,对生活失去激情的老师。

看起来在北欧这种生活质量较高的国家,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想那些更深刻的东西。就我看过的北欧导演作品来说,无论是伯格曼还是阿基,甚至是拉斯冯,总觉得他们的表达与思考都有一种属于北欧的独特印记。

几年前曾去过北欧的几个国家,除了真的非常美的自然风光外,种种原因造成的这片土地特有的忧郁气质也令我印象深刻。高福利国家反而拥有高自杀率好像也在述说着这个世界的荒诞。正如片中当学生们选择不酗酒的希特勒作为领袖时,马丁意味深长说的那句话:“这世界从来不是你期待的样子”。

“这世界从来不是你期待的样子”,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反而是整部电影中最引起我共鸣的一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越会觉得这个世界有着太多荒谬的事情,而外部的荒谬确实会带来我作为个人内部的一些迷茫。

有意思的是,存在主义的兴起源于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民众对理性主义和沦为战争工具的科学技术的怀疑,而如果把整部电影看成是对存在主义的表现,那么或许温特伯格也是在说当下这个时代我们作为个体的孤独感与自我怀疑和那个令人绝望的时代没有太多差别。

存在主义认为,生命的意义应该由个体定义,我们应该接受世界的荒诞,并在本身无意义的生命中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这个定义自己的过程就是寻找本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就像片中几位老师的一系列经历也可被看作是一种寻找本质的过程。

克尔凯郭尔有着著名的“人生三阶段”理论,分别是aesthetic、ethical、religious。aesthetic是寻找本质的第一阶段,它代表着中年老师们通过酒精计划从无趣生活中重拾激情,他们通过酒精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ethical则代表着在酒精计划停止以及体育老师自杀后,马丁等人重拾责任与他们生活的改变。这里葬礼上小孩子唱国歌的画面确实令我很受触动,正是体育老师的行为影响了孩子们,而他的死与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让马丁等人有所顿悟。

religious是寻找本质的最终阶段,它使人摆脱欲望与道德的束缚,直面自己的信仰,这代表着片中最后一场戏。如果把整部电影当成温特伯格关于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论文来看,那么最后一个镜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尾,因为它既是三阶段的最终阶段,也是那句著名的“信仰之跃”最直观的表现。

Leap of faith

酒精计划的影评

alexkhan
alexkh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