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即永初二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尽管刘裕本身有雄才大略,为其后的“元嘉之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毕竟开启了南北朝的乱世之门。故此,陶渊明想象出了一个安乐祥和的仙境,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元嘉之治”,也不过只维持了20几年便迅速衰落,以至于辛弃疾在他的词里痛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人处于乱世,心绪难平。而处于承平时代,很多人心中依然眷恋桃花源,向往“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生活。但向往归向往,现实归现实,想想激流岛上的顾城,杀妻然后再自杀,就知道隐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是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里讲述的比较好,“暗恋”中两个人一生渴望在一起而不得,感情的膜始终无法得到触 破的机会;而“桃花源”中老陶对于现实生活的逃脱,一旦再转身回来,依然是鸡零狗碎,而春花与袁老板的小三上位,将偷情的欢愉变成油盐酱醋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现实与梦幻,在“暗恋”与“桃花源”之间相互映衬,引人发省。

念念不忘与得到又如何的纠结,有句批判淫棍诗人的话可以借鉴,“不得到就歌唱爱情的伟大,而一旦上了床,马上就吟咏自由的宝贵。”这句话将诗人的不负责任与搞笑挖苦的很真实,但抛开责任与担当,可能他前后写的那些有关爱情与自由的诗歌都非常美好呢,情真意切,言辞华美。

对于诗人来说,变脸的转化来得太快,对于俗世中人,对于爱情的纠结可能就更痛切一点。《通往仙境》讲得就是在爱不爱之间珍惜与放手之间的纠结,还有对于爱情最初的感念。

《通往仙境》里的“仙境”,其实与东方人想想中的“桃花源”也不尽相似,而是有所实指,在电影的开头,“本·阿弗莱克”与“欧嘉·柯瑞兰蔻”正徜徉在法国的一片海滩上。这片海滩正被人称之为“西方仙境”,有点东方的“蓬莱仙岛”的意味。那时候,正是从美国的青年,与法国姑娘的相识之初,并陷入热恋之中。热恋中的感情是最美好的,炙热而纯真,相互只注视对方最美好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对方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因为这里留下了他们感情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 “通往仙境”就有回到最初的意思既实又虚,有双关的意思。就像“桃花源”永远找不到一样,“西方仙境”也再也回不去了,因此两个人都陷在感情的漩涡之中,纠结不已。

“本·阿弗莱克”在婚后又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并被触发了某些尘封的感情;而分居的日子里,“欧嘉·柯瑞兰蔻”的生活也不尽如意,满是艰辛。“本·阿弗莱克”原本想要做一名作家,结果却成了一名环境监督员,但也做的不太顺利。其间,还有神父“哈维尔·巴登”对于信仰的纠结,上帝是否真的存在,是否要继续信仰下去,都是无解的疑问。

这些人,都远离了当初的“仙境”,回不去,又到不了彼岸,沉沦于情感的痛苦与纠结之中。《通往仙境》没有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散文化的影像片段,将系列的情感连缀起来,曾现出一种迷离的色彩。可能,看不惯的人,打开片头不到五分钟就无法忍受,而喜欢的人则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沉浸进去,并在片中的感情纠葛中一起痛一起爱,享受在爱情中分享的感觉,也体悟感情中挣扎的痛苦。

如果《失恋33天》、《致青春》是一种小清新,那么在泰伦斯·马力克的镜头之下,立马相形见绌。这种极度个人化的电影,用散文化的表达方式,简直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观想,与导演一起共同去完成电影的整个部分。泰伦斯· 马力克的镜头体现出的是一种超然的优雅,比王家卫更超脱。他所创造的那种凄迷游离的影像,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多。而且,整部电影也不靠金句的点缀,甚至都不太需要台词,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足够了。

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2012)

又名:爱‧穹苍(台) / 爱是神奇(港) / 葬礼

上映日期:2012-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13-04-12(美国)片长:112分钟

主演:本·阿弗莱克 欧嘉·柯瑞兰寇 瑞秋·麦克亚当斯 哈维尔·巴登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 编剧: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

通往仙境的影评

ran
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