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分数如此之高,我个人是有些惊讶的。因为这并非是说这剧本身不好,而是因为这部剧的受众群体毕竟是特定的少数人群。然而即使是少数,给它五星仍然是实至名归。

政治的本质是什么?施密特说,政治就是划分敌友。毛主席说,政治就是把自己这边多的人搞得越来越多,把敌人那边的人搞得越来越少。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但在中国历史上,贪腐和反贪腐,却似乎一直是政治最重要、最核心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普通老百姓,一谈古论今,总是会谈到清官和贪官。似乎只要解决了清官和贪官的问题,政治就清明了,社会就安定了,人民就幸福了。

表面上看,无论是《大明王朝1566》,还是《北平无战事》,都在谈论贪腐的问题。在大明王朝中,海瑞代表的清官体系,与严嵩代表的贪官体系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很多人觉得这部戏好看,就是因为这个斗争被演绎的十分精彩。

但正如刘和平曾说过:为什么拍历史剧一定要拍盛世呢?我就是要拍衰世,拍嘉靖,拍万历。

他是要表现衰世的贪腐与反贪腐吗?非也!非也!

衰世的困境在于,即使解决了贪官,暂时消除了贪腐,政治仍然会衰败下去。因为,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政治的本质并不是贪腐与反贪腐,而是划分敌友,也就是政治要走何种路线,国家走什么道路。

《大明王朝1566》的真正主角,是嘉靖与海瑞,而不是严嵩与海瑞。严嵩与海瑞的矛盾是贪官与清官的矛盾,这只是表象;只有嘉靖与海瑞的矛盾才是核心的矛盾,即政治的矛盾——大明王朝往何处去。

海瑞要解决的,难道只是一个小小的贪腐问题?不,是嘉靖朝的改革问题。

因此,片尾嘉靖对太子,也就是后来只当了几年皇帝的隆庆说:海瑞是赐给你的一把利剑。

我认为看历史剧有如下的原则:最下等的就是那些戏说,爱情戏;中等的,是阴谋诡计,历史故事;上等的,是政治和哲学。

在这里并非说该剧层次有多高,或者有多文艺。而是因为这部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政治斗争和权谋。

我相信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几乎不会看懂为什么胡宗宪烧掉马宁远的口供,嘉靖为什么临死前赶走吕芳;我也相信在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是文艺工作者,不屑于徐阶等清流同严嵩一样,对嘉靖依旧迎合,只图自保,似乎整部剧,都只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至于对那些连为什么挂织造局灯笼买田,就是给皇上脸上泼脏水都不明白的人来说,这部剧更是一帮无聊的丑大叔在搞着稀里糊涂的宫斗而已。

但如果有些政治阅历的人,会发现嘉靖、吕芳、严嵩、徐阶、胡宗宪、赵贞吉,甚至杨金水、沈一石,这些老狐狸的每句话的目的、每个表情的深意都值得细细品读,除了胡宗宪殚精竭虑保百姓外,其他人要么弄权、要么斗争、要么自保、要么和稀泥,就是没人真正干事。而他们的所有举动都直指权利的中心,每一招每一式都深思熟虑,这才是本片最大的看点。我姑且称他为政治烧脑剧,这类剧可谓凤毛麟角。

许多人拿《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与该剧相提并论,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一个类型的剧,该剧虽也有历史,但讲的却绝非历史,非历史人物传记、非历史事件、非历史时期。该剧是在教你在官场上如何思考、如何说话、如何行动。这是一部将官场学刻画到极致的文学作品。不敢说尽善尽美,但绝对出类拔萃。我虽没看过刘和平简历,但他如果没有这种环境的锤炼,恐怕也很难写出如此成熟的官场文学。在我看来,纸牌屋与该剧倒更为类似,但明显感觉到,美国人的权谋水平,在中国人面前也只能是小学生。

对于这部剧里的人物我也想说两句:个人认为嘉靖是这部剧最成功的人之一。这位天纵奇才的皇帝高深莫测,却又有血有肉。他的阴冷多疑、他的孤寂落寞被陈宝国刻画地淋漓尽致。严嵩是另一个成功人物,何时装傻倚老、何时显露锋芒被倪大红拿捏的恰到好处,与老态龙钟外表和才思敏捷的心机,形成强烈反差却又毫无违和感。吕芳的忠与奸,刻画了领导秘书的常态。徐阶城府深不可测,也带出了像赵贞吉这样一心向上、却毫无外露的门生。可以说,心机颇深的赵贞吉便是现在众多官员的肖像。而胡宗宪也告诉我们:想当个好官,做点好事,除了心正外,还要有高超的政治技巧。如果没赶上好时候,用书呆子那套是行不通的。

当然在我看来,抛开历史不说,这部剧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严世蕃,严嵩如此老辣,儿子却如此毛躁,实在不合情理;二是高拱,以嘉靖的性格和能力为背景,如此沉不住气的家伙是怎么成为裕王讲官的?最大的疑问,我认为恰恰是海瑞。周云逸作为一个京官,了解朝廷用度都成了悬案,那远在浙江的海瑞,怎么对朝野之事把握的如此精确?甚至连巡抚衙门的公文都敢撕?高瀚文戴罪回京前,朝局波谲云诡,海瑞作为一个刚升任的七品县令,怎会如政治老手一般,对高瀚文事件拿捏的如此精准?

唠叨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这确确实实是一部好剧,要我打分的话我绝对只给满分。这部剧绝对是国剧精品,以后也很难再凑出这么强大的阵容来演出这么严肃、紧凑的电视剧了。这是真正的国剧精品,需要我们反复品味。

大明王朝1566(2007)

又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 嘉靖与海瑞

主演:陈宝国 黄志忠 王庆祥 倪大红 祝希娟 徐光明 张志坚 郭广平 闫妮 郭东文 郑玉 张子健 王雅捷 王劲松 赵立新 徐敏 谭凯 肖竹 甘雨 刘毓滨 晋松 刘立伟 赵雍 徐成峰 王宇 陈之辉 杨涵斌 王戎 马小宁 胡灵灵 林海韵 三浦研一 穆泓屹 李婧 耿长军 

导演:张黎 / 编剧:刘和平 Heping Liu

大明王朝1566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