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如果说这部剧中最懂人心的人是谁,那么莫过于嘉靖帝。一个数十年不上朝还能把一切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远不是一个“昏君”二字可以描绘的。嘉靖帝太懂人心了,严嵩严世蕃也好,吕芳陈洪也好,徐高张也好,甚至于更早的杨廷和、夏言、杨继胜、沈链也好,全都被嘉靖识透了人心;反过来,这些人也恰恰是十分想读懂人心的人,只可惜苦于各自的功力差距,所以有人被罢黜,有人被流放,有人被斩首,有人数十年身居高位,有人一朝倒台身首异处,有人能够活的既像个奴才却只手遮天,有人蛰伏几十年终究可以长叹一声。都说明朝皇帝难当,看看身边和手下都是怎样的人才,便可想而知。我想嘉靖最后是和他的帝位和解了的,他在最后也不再屑于和所有人再斗下去了,他知道帝王终究会随风飘走,留下绵延不绝的,只有百姓。嘉靖识人太透,却也终究拗不过天命。

海瑞。可能这是一种更加颠覆人们印象中的形象。这部剧中的海瑞其实恰恰也是一个真正读懂人心的人,而他的不同,就在于反其道而行,拿着一副不懂人心的皮囊,去做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海瑞不是不懂贪官污吏的心思,海瑞不是不懂“改稻为桑”的国策,海瑞不是不懂严党的手段,甚至海瑞也不是不懂嘉靖的想法。他都懂,所以他装作不懂。只有一个装作什么都不懂的“直臣”,才有机会上达天听亮出自己的剑。也正是因为他都懂,所以当他一次次搬出大明律的时候,他都知道能帮到他的不是那大明律三个字,而是朝局,而是规则,而是一些真正理解并且看重他的人。人们都以为海瑞只不过是一颗无关紧要的棋子,殊不知海瑞才是执黑之人。其实呀,海瑞只是理念不同罢了,海瑞太想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也真正尽了一己之力,只可惜,他再强大,也推不动历史滚滚洪流。

胡宗宪。众人以他为严党,严党以他为叛徒。那个时候的严党早已不是严嵩的严党,而是蠢货严世蕃的严党。众人以他为严党,清流以他为清流。可是他却是真正的严党,他是严嵩的严党。胡宗宪是搅在权力漩涡之下苟延残喘的悲剧人物。他的理念更接近清流,却是被严嵩赏识举荐,这本就是他一生不幸的源泉。胡宗宪的左支右绌,恰恰看出来他也懂人心,却无力扭转人心。所以他只有选择一路追随那个以国士待他的严嵩,来完成他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追求的并不是封侯拜相,只是为国为民略尽绵薄之力。而严嵩失势,他也再没有这样的机会施展抱负。求仁得仁,恐怕也不枉一生。

严嵩。这部剧并没有过多去说严嵩过去的所作所为。但是仅仅从这部剧中来看,严嵩对人心的解读,恐怕是最接近嘉靖和海瑞的人。严嵩最强大的能力不仅仅是解读人心,还有利用人心,扭转人心。严嵩以国士待胡宗宪,给严党留下了太长的翻盘时间,严嵩对吕芳徐阶的把控,稳定了嘉靖帝之下最核心的政治均势,严嵩对嘉靖帝的理解和帮助,恰恰是他能够站在最接近权力顶端几十年的缘由。可能严嵩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教会他儿子这些东西吧,当他知道他儿子没有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也无力回天。

沈一石。沈一石恐怕骨子里和徐高张是一类人,只可惜他的身份是个商人。在那个年代中,他的命运就注定了是个悲剧。当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家财万贯的江南首富的时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只不过是一个难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苟活者而已。他妥协过很多次,但是当他最后走向火场的那一瞬间,我想,他没有丢掉他坚守的东西。他或许懂人心,他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心。

吕芳。真是时代送给他一手最好的牌。他也真是一个极佳的牌手。他太清楚他从来都不是庄家,所以他坦然接受着所有可能属于他也可能立刻不属于他的一切,他习惯于解读人心,习惯于利用人心,也习惯于借助人心。所以当他离开嘉靖的时候,嘉靖恐怕心里是真的有很多不舍,严党也不舍,清流也不舍。他拿着自己手里最好的那一副牌,留下了黄锦,留下了冯保,留下了杨金水这样的财富。可惜的是,牌是时代给他的,当牌没了的时候,他也要离开牌桌了。

剩下的经典角色太多了,但是似乎这部剧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解读人心。帝王之心,严党之心,清流之心,司礼监之心,封疆大吏之心,海瑞之心。谁对人心的解读最为到位,谁最会借助人心,谁便更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国。
只可惜,那个理想国从来都不会有人到达。所有人的结局都有一种苍凉的悲凄感。即使是最懂人心的嘉靖和海瑞,也拗不过历史滚滚洪流,拗不过天命,拗不过生老病死。
求仁得仁之士,恐怕就是哪些悲凄感笼罩的最懂人心之人。

大明王朝1566(2007)

又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 嘉靖与海瑞

主演:陈宝国 黄志忠 王庆祥 倪大红 祝希娟 徐光明 张志坚 郭广平 闫妮 郭东文 郑玉 张子健 王雅捷 王劲松 赵立新 徐敏 谭凯 肖竹 甘雨 刘毓滨 晋松 刘立伟 赵雍 徐成峰 王宇 陈之辉 杨涵斌 王戎 马小宁 胡灵灵 林海韵 三浦研一 穆泓屹 李婧 耿长军 

导演:张黎 / 编剧:刘和平 Heping Liu

大明王朝1566的影评